第123章 伦敦的新计划(2 / 2)

·学习与了解:不惜一切代价收集关于郑芝龙政权、明朝内部情况、中国贸易习惯和法律制度的详细信息。他们需要真正理解他们的对手和潜在的市场,而不是带着偏见盲目行动。

·间接渗透:鼓励公司商人在东南亚的据点(如苏门答腊、爪哇)加强与往来于中国海商的接触,通过第三方进行小规模贸易,积累经验,建立人脉。同时,试图寻找可能与郑芝龙存在矛盾的其他中国势力或海商集团,进行秘密接触,埋下未来的棋子。

·技术优势:继续致力于发展航海技术、舰船设计和火炮工艺,保持相对于任何亚洲海上力量的技术代差,为未来的某一天做好准备。

·耐心等待:等待时机。等待郑芝龙集团内部出现变化,等待中国本土发生动荡(报告中也提到了北方的农民起义和关外的蛮族威胁),等待一个能够利用其弱点、或以更小代价进行交易的机会出现。他们意识到,对付中国这样的古老帝国,需要的是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耐心。

3.对郑芝龙的态度:承认、接触、利用。董事会指示远东的商站管理者,必须正视并承认郑芝龙在东亚海域的霸主地位,避免任何形式的直接挑衅或军事对抗。尝试通过低调、恭敬的方式,与郑氏政权建立初步的、非官方的接触,表达纯粹的“商业兴趣”,甚至可以试探性地提出购买“令旗”的可能性,以示遵守“规矩”。

他们意识到,郑芝龙的存在,虽然是一道壁垒,但也是一种秩序。他压制了其他海盗和竞争对手(包括荷兰人),某种程度上简化了贸易环境。如果能与他建立一种可行的商业关系,或许比面对一个混乱的中国沿海更有利。

4.长远视野:国王与议会的新认知。这份报告也被有选择地呈送给了国王查理一世和议会的重要成员。它促使英国统治阶层开始以一种更严肃、更复杂的眼光来看待远东问题。他们开始意识到,东方的财富并非放在海边任人拾取,而是被一个强大的、有着自身运行逻辑的文明体系所守护。

未来的对华贸易,乃至更广泛的远东扩张,需要国家层面更周密的规划和支持,而不仅仅是颁发一纸特许状给一家商业公司。

新的计划在伦敦制定,然后通过公司的快船和指令,传达到远在印度的苏拉特、孟加拉等商站。

在印度的英国商人们,虽然依旧渴望着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但不得不暂时压下急躁的心情,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印度本地王公的周旋、以及建设加尔各答等殖民据点的工作中去。

他们像一群耐心的猎人,暂时收回了望向东方的炽热目光,转而巩固自己的后院,磨利自己的武器,等待着未来某个更好的时机。

伦敦的新计划,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战略收缩和再定位。它承认了当前阶段的失败和力量的局限,但却远未放弃野心。它将目光投向了更长的未来,准备用时间、金钱、情报和逐渐积累起来的力量,去撬动那扇看似紧闭的中国大门。

这股来自西北欧海岛的力量,暂时收敛起了它的爪牙,但其深邃的目光,依旧穿越重洋,牢牢盯着东方那片富饶的土地和那片刚刚被中国龙所掌控的海域。

料罗湾的烽火,没有吓退他们,反而给他们上了一堂昂贵却至关重要的课:东方的游戏,需要新的、更聪明的玩法。而他们,正准备开始学习这种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