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冬雪消融,春风拂过江南,吹绿了柳条,染红了桃花,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
余杭府也从年节的喧闹和慈幼堂初建的忙乱中逐渐步入正轨,再不见慌乱,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陈知礼忙的几乎是脚不沾地。
他与穆云、方严知将年假期间商定的各项措施一条条付诸实践。
春耕是头等大事,他时常带着人深入乡间,察看水利修缮后的成效,推广新式农具和选育的良种,鼓励农户精耕细作,又督促各县衙关注农时,确保春耕顺利。
商业上,他简化市税流程,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与城中各大商行会谈,鼓励他们利用余杭水陆便利,拓展贸易,尤其是扶持本地特色的丝绸、瓷器等物产外销。
每条政令的推行都伴随着大量的协调、督促和检查,府衙的书房里灯火常常亮至深夜。
其实这些许多都在前世实行过,只不过是好多年后,也不是在他手上亲自一样一样来的。
顾盼儿同样忙碌异常。
春风不仅唤醒了庄稼,也催生了药草。
她与祖父顾四彦几乎是开启了“药谷模式”,时常天一亮就出门,擦黑便才归家。
药谷那片与世隔绝的宝地,是培育珍贵药材,尤其是那变异紫灵草的最佳场所。
盼儿深知这紫灵草的重要性,几乎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其中。
她小心翼翼地将有限的种子分株、育苗,观察记录每一株的生长情况,调整光照、水土。
药谷土壤特殊,环境幽静,灵气充沛,紫灵草长势明显比外界更好。
偶尔,她会带上孩子们和公婆一同进药谷小住几日。
一方面让家人享受谷中清新安宁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让紫灵草在更自然的环境中生长观察。
吴氏和陈富强也乐得享受这难得的田园之趣,老是住城里实在让人受不了。
当然,自家后院那小块精心打理的药圃也没荒废,同样种下了一些紫灵草,作为对比实验和备份。
每一颗种子都极其珍贵,盼儿对待它们如同对待婴儿般精心,一点都不敢浪费。
不光是培育药苗,顾氏药堂上好的成药许多也出自她的手,除了顾会四个人,二叔今年又送给她六个医女,都是十五六岁,差不多都是培养了六七年的人,还多少有些功夫在身。
陈富强将自家的庄子彻底交给了可靠的庄头打理,只需偶尔过去查看一下即可。
他如今乐得清闲,将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家里,一心一意帮着吴氏看顾孙辈。
孙子钧儿再过两三个月就满三岁了,却已然是个“大忙人”。
上午,他被准时送到顾府,由明山长亲自启蒙,小家伙聪慧过人,深得明山长喜爱,常常夸赞其有“夙慧”。
下午,则被外祖父顾四彦接到医馆,虽不正式学什么,但耳濡目染,辨认些简单药材,听些浅显的医理故事,培养兴趣。
一旬休息一日,只有这一日他才能好好带他玩。
听儿子的意思,明年开春,就要正式给这孩子请武师打下根基了。
陈富强看着小孙孙像个小大人似的作息规律,学业繁忙,又是心疼又是骄傲。
但儿子这样优秀,总不能让孙子将来平平无奇吧?
那肯定不能!
相比之下,还未满周岁的孙女娇娇,则是老两口真正需要倾注全部精力呵护的宝贝疙瘩。
小丫头正是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一刻也离不得人。
虽然家里有仆妇丫鬟,但陈富强和吴氏总觉得,唯有自己亲自看着、抱着、逗弄着,才最是放心尽心。
享受这天伦之乐,成了他们春日里最幸福的消遣。
三月的天,虽已春暖花开,但傍晚时分仍带着些许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