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突如其来的慈善事业,让整个府衙乃至许多热心市民都忙碌起来,直到大年三十这天。
庄子需要整顿修葺,人员需要安置管理,物资需要接收发放,账目需要清晰透明……千头万绪。
陈知礼亲自过问,穆云、方严知协调人手,顾盼儿也带着丫鬟们去帮忙清点物资、安抚孩童。
病了的孩子和老人还需要医治,宇瀚忙带着人来帮忙…
虽然忙碌,但看着那些孩子们穿上新衣后露出的笑脸,听着庄子里渐渐传出的笑声和玩耍声,所有人都觉得这份辛苦格外值得。
大年三十的中午,衙门终于封印放假。
陈知礼站在府衙门口,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置办年货、洋溢着节日喜庆的人群,再想到城外庄子里那些终于能过一个温暖年的孤弱之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这个年,注定与以往不同。
一场原本令人发指的罪案,最终却化作了一场温暖全城的善行。
余杭城,在经历风波之后,似乎变得更加仁爱和团结。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对身旁的穆云和方严知道:“这些日子你们都辛苦了,回去好好过年吧。
慈幼堂的事,年后再细细规划,务必让它长久地办下去,真正成为那些无依之人的归宿。”
“是,大人!”两人拱手应道,脸上也带着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渐次亮起,鞭炮声零星响起。
余杭城在善与恶的交织、悲与喜的转换中,迎来了一个意义非凡的除夕之夜。
而慈幼堂的灯火,也如同暗夜中的一颗暖星,悄然点亮。
大年初一,本应是走亲访友、互道新禧的日子,但余杭府衙的后堂内,却气氛凝重。
陈知礼、穆云、方严知三人未能享受片刻清闲,便被一连串紧急禀报打断了年节的气氛。
“大人,城郊慈幼堂又来了二十多个孩子,都是从邻县一路乞讨过来的!棚屋已经挤不下了!”
“报!西城门口发现十数个孤儿聚集,询问之下都是听闻余杭有慈幼堂可投奔……”
“大人,今日又有三批,共计三十余人到了庄外,多是半大孩子,还有几个带着婴孩的小姑娘……”
消息如雪片般传来。
陈知礼判决胡家案并筹建慈幼堂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余杭府乃至周边州县。
那些在寒冬中挣扎求存、无依无靠的孤儿寡老,仿佛看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纷纷朝着余杭城涌来。
新年伊始,这股汇聚的潮流不仅未停,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陈知礼立刻召来穆云和方严知商议。三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与忧色。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严峻得多。”陈知礼指着桌上粗略统计的数字,“这才几天,庄子里已经收容了超过一百五十人,且每日还在增加。
胡家捐的那个庄子,最多也就能容纳二百人,这样下去就会严重超负荷。
人多拥挤,易生疫病,管理也极易出乱子。
唉,我从没有想过余杭会有这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
慈幼院上辈子也有,但是在几年后,也是在他手里开始的,缘于一次几个州府的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