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 > 第337章 紫宸殿议事:暗流涌动,内奸现形

第337章 紫宸殿议事:暗流涌动,内奸现形(1 / 2)

七月初二的皇城,薄雾像浸了水的棉絮,黏在朱红宫墙上,连宫道旁的石狮子都蒙着一层灰扑扑的水汽。卯时刚过,养心殿的传旨太监便提着宫灯匆匆穿行,明黄色的圣旨展开时,声音裹着晨寒飘得老远:“静太妃偶感风寒,龙体违和,即日起移居长春宫静养,非诏不得探视——”

太监宣旨时,眼角的余光飞快扫过廊下的宫女太监,见没人敢抬头,才收了圣旨,脚步不停往长春宫去。可他刚转过角楼,就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嘀咕:“昨儿个还见太妃在御花园赏菊呢,怎么一夜就风寒了?”“嘘!小声点!没见传旨的公公脸都绷着?这事儿咱们少掺和!”宫里人最是精明,见了这反常的旨意,心里都揣着疑问,却个个把嘴闭得严严实实——天家的事,从来不是他们能置喙的。

辰时三刻,紫宸殿的朱漆大门缓缓推开,六部大臣鱼贯而入。殿内的龙涎香燃得正旺,烟气顺着殿顶的藻井盘旋而上,却压不住阶下众人的沉郁。皇上萧景渊端坐在龙椅上,明黄色龙袍的领口松了半寸,露出里面素色的中衣——昨夜他在养心殿看了半宿百草堂的卷宗,眼下还泛着淡淡的青黑。可他的眼神依旧锐利,像淬了冰的刀锋,扫过阶下时,连最敢言的御史都下意识地收了收肩膀。

“今日召诸位前来,”萧景渊的声音比平日低了几分,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一是通报太妃近况,二是议秋收漕运。南境连月暴雨,淮河大堤刚补了缺口,漕粮若误了时日,北境军饷便要断供,诸位有何良策?”

话音落,户部尚书李默第一个出列。他捧着奏本的手有些发颤——南境漕运的烂摊子压了他三个月,眼下既要应对皇上,又要防着阶下的眼线,额角的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滑:“陛下,臣以为,当即刻调拨工部匠人加固漕运河道,再从北境粮库暂调十万石粮应急,待秋收后再补回……”

李默说得分明,可阶下左侧的礼部侍郎周显,却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他的手指死死攥着朝笏,朝笏边缘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昨夜淮南王的密信还揣在怀袖里,墨迹未干的字像烧红的烙铁:“百草堂内奸败露,速寻机脱身,七月初七依计行事。”此刻他满脑子都是密信里的话,李默说的漕运、粮库,全成了模糊的背景音。

旁边的兵部郎中吴奎比他更慌。他的朝服袖口沾着一块墨渍——那是昨夜写回信时,手抖得厉害,墨汁洒在上面的。此刻他频频用眼角瞥周显,见周显脸色发白,心里更乱,连皇上扫过来的目光都没接住,慌忙低下头,靴底在金砖上蹭出细微的声响。

殿内围绕漕运的争论渐渐热烈,有人说该疏通河道,有人说该换走陆路,唯有萧逸辰始终站在阶下一侧,不言不动。他身着素色锦袍,领口绣着暗纹松竹,虽无官服的玉带金章,却自带一股慑人的沉静——三年前他主动卸去摄政王印时,曾在紫宸殿立誓“不涉朝政”,今日却是奉了萧景渊的密召,专为百草堂逆案而来。

“诸位稍静。”

萧逸辰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进沸水里,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他缓步走到殿中,手中托着的紫檀木盒,边缘磨出了浅淡的包浆——这是他当年摄政时用的旧物,此刻打开,明黄色绸缎衬着三样东西,在龙涎香的烟气里,透着刺目的寒意。

“陛下,诸位大人,”萧逸辰拿起那卷泛黄的绢布,展开时,绢布边缘的磨损清晰可见,“此乃昨夜玄毒司从百草堂暗格搜出的假遗诏。仿先帝笔迹仿得七分像,却漏了最关键的——先帝写‘于’字,必在末笔带个弯钩,诸位请看这绢布上的‘于’,却是直挺挺的一笔。”

他说着,将绢布递给身边的大理寺卿,卿家接过时,指尖都在颤,殿内大臣们的目光齐刷刷聚过来,有人忍不住低呼:“确实!先帝的笔迹,臣当年见过奏本,这‘于’字的弯钩绝不会错!”

不等众人消化,萧逸辰又拿起那包褐色药粉,递向太医院院判:“这是软筋散的半成品,太医院的大人该认得——此药加了曼陀罗花和乌头,若掺入禁军的早膳汤药,半个时辰内便能让将士四肢酸软,提不起兵器。”

院判接过药粉,凑近鼻尖闻了闻,脸色骤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此药霸道至极!若是禁军中招,皇城防卫便形同虚设!”

最后,萧逸辰拿起那几页皱巴巴的信纸,指尖捏着纸角,目光缓缓扫过阶下,最终落在周显与吴奎身上:“这些是李嵩等人与淮南王的通信,虽没署名,却写着‘七月初七巳时’‘禁军异动’‘三州兵马策应’——不知周侍郎、吴郎中,对此可有头绪?”

“轰”的一声,殿内像炸了锅。周显的脸瞬间白得像纸,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袖口扫过旁边的烛台,烛火晃了晃,映得他眼底的慌乱无所遁形。吴奎更是浑身发抖,手里的朝笏差点掉在地上,他猛地抬头瞪向萧逸辰,眼神里满是怨毒,却又带着几分色厉内荏——他想喝止,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萧景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声音冷得像冰:“萧爱卿不提,朕倒忘了——前日兵部奏报,三州节度使说要‘演练防秋’,可玄毒司查得,两州的粮草车,却往京畿方向动了。还有礼部,昨日递的‘淮南王入朝请安’的折子,为何偏偏选在七月初七?”

这两句话像两把锤子,狠狠砸在周显和吴奎心上。周显再也撑不住,扑通跪倒,声音发颤:“陛下明鉴!淮南王请安日期是按祖制排的,臣……臣绝无他意!三州兵马的事,那是兵部的活,臣管礼部的,哪能知晓!”

“绝无他意?”萧逸辰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另一封叠得整齐的密信,走到周显面前,将信展开,“那这封从李嵩房中搜出的密信,左下角绣的半朵山茶,又是怎么回事?”他说着,突然伸手攥住周显的手腕,扯开他的朝服衬里——雪白的绸缎上,赫然绣着一朵一模一样的半开山茶,针脚与密信上的分毫不差!

周显吓得魂飞魄散,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被萧逸辰死死按住肩膀。旁边的吴奎见势不妙,转身就往殿外跑,慌乱中撞翻了殿角的香炉,香灰撒了一地,呛得人直咳嗽。可他刚迈过门槛,萧逸辰身边的护卫就如离弦之箭般扑出,一脚踹在他膝弯,吴奎“噗通”跪倒,膝盖砸在金砖上,疼得他惨叫出声。

大理寺卫上前搜身,手指刚探进吴奎的朝笏夹层,就摸出一枚青铜令牌——令牌正面刻着“淮南王府”四个篆字,背面是一只展翅的玄鸟,正是淮南王给心腹的信物!

“周显、吴奎!”萧景渊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里带着雷霆之怒,“勾结藩王,私通外兵,意图谋反,证据确凿!拿下!”

大理寺卫如狼似虎地扑上,铁链“哗啦”缠上两人的手腕,铁镣扣紧的瞬间,周显突然疯了似的哭喊:“陛下饶命!是淮南王逼我的!他说若不从,就杀了我全家!”吴奎则瘫在地上,嘴里喃喃着“完了……全完了……”,眼泪鼻涕混在一起,哪还有半分平日的体面。

两人被拖出紫宸殿时,周显的朝服被门槛勾破,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中衣——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日里锦衣玉食的侍郎,竟早已成了藩王的爪牙。殿内的大臣们吓得大气不敢喘,连龙涎香的烟气都像是凝固了,唯有萧景渊的目光依旧平静,扫过阶下众人:“诸位无需惊慌,周、吴二人只是逆党爪牙,朕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不会让乱党祸乱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