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坡地作为种植地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划分区域,分别种植胡椒花和薰衣草。虽然它们都适合在这片坡地生长,对光照、水分的要求也差不多,但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却不一样,这一点,系统图谱上有明确的记载,用红色的字体标得清清楚楚,生怕他看漏了。
李杰从实验室里拿来一个小巧的木盒,木盒是用紫檀木做的,上面还刻着简单的花纹,一看就价值不菲。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铺着一层柔软的丝绸,整齐地放着二十片薄薄的帛片。这些帛片颜色淡黄,像用了多年的宣纸,看起来和普通的丝帛没什么两样,可实际上,它们是用苏木、紫草等十几种植物汁液浸泡过的“变色帛”——遇到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是他根据现代ph试纸的原理,费了好大力气才制作出来的,光是调试植物汁液的比例,就试了几十次,报废了上百片帛片,用来测量土壤的ph值再合适不过。
“大人,这帛片能行吗?就这么薄薄一片,能测出土壤好不好?”赵文好奇地探过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心里满是怀疑。他长这么大,只见过用眼睛看、用手摸来判断土壤好坏的,还从没听说过用帛片就能知道的,这也太神奇了吧,简直像变戏法。
李杰笑了笑,没说话,只是示意两个工匠过来。他让人在坡地的不同位置挖了二十个小坑,每个坑都挖得深浅一致,都是半尺深,这样取的土壤样本才具有代表性。每个坑都取了些土壤样本,分别装进小陶罐里,陶罐上还贴着写有编号的标签,从一到二十,清清楚楚。然后,他让人往每个陶罐里加入等量的清水,用干净的木棍搅拌均匀,制成水土混合物,放在一旁静置片刻,让土壤颗粒沉淀下去。
等混合物稍微沉淀,上面的液体变得有些清澈时,李杰才小心地取出一片“变色帛”,用剪刀剪成二十片,每片都大小均匀。他捏起一片,轻轻浸入第一个陶罐的水土混合物中,只让帛片的一角接触液体。帛片刚一接触液体,就开始慢慢变色,像被染上了颜料似的,有的变成了淡红色,有的变成了淡蓝色,还有的颜色变化不明显,只是稍微深了点。
赵文和老张师傅都看呆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变色的帛片,像在看什么精彩的魔术表演。老张师傅甚至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错了。“乖乖,这帛片还真能变色!跟戏法似的!”老张师傅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手里的锄头都忘了放下,差点掉在地上。
李杰却一脸平静,他仔细观察着每片帛片的变色程度,眼神专注得像在研究什么稀世珍宝。他拿出系统图谱,翻到最后一页,图谱上有一张“ph值比色卡”,上面标着从1到14的数字,每个数字旁边都有对应的颜色,从深红到深蓝,一应俱全。他对照着比色卡,在地上用树枝标出了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旁边都写上了对应的ph值。
“这片区域,”他指着一片帛片变成淡橙色的地方,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圈,“土的ph值大概6.5,稍微偏酸性,胡椒花最喜欢这样的土壤,就把胡椒花种在这里。你们看,这片地的帛片颜色和比色卡上6.5的颜色一模一样,错不了。”
他又走到另一片区域,这里的帛片变成了淡绿色,像刚长出来的嫩叶:“往北三尺的这片地,ph值大概7.0,接近中性,刚好适合种薰衣草。薰衣草不像胡椒花那么挑剔,稍微偏中性一点也能长得很好,要是太酸了,反而容易生病。”
赵文听得一头雾水,挠了挠头,头上的发髻都有些松动了:“大人,这ph值是啥啊?6.5和7.0不就差了0.5吗?有啥不一样啊?至于分得这么清楚吗?”
李杰想了想,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道:“这ph值就像土壤的‘口味’,有的土壤偏酸,有的偏碱,就像咱吃的醋是酸的,碱面是碱的一个道理。就像人吃饭,胡椒花爱吃酸一点的菜,稍微带点酸味才觉得爽口,吃不了太碱的;薰衣草呢,不那么挑剔,能接受淡一点的口味,太酸太碱都不行,吃了就闹肚子。”
老张师傅这才恍然大悟,猛地拍了拍大腿,差点把旁边的陶罐碰倒:“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就说嘛,为啥有的地种麦子长得好,种豆子就不行,敢情这土也有‘口味’啊!就跟咱庄稼人一样,有的爱吃咸,有的爱吃淡,这花草也挑‘口味’啊!李大人您真是太厉害了,这都能琢磨出来!”
李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种在适合它们‘口味’的土壤里,才能长得好,枝繁叶茂,结出的香料味道才纯正,用来做香皂,香味才浓郁持久。要是种错了地方,就算长得再好,香料的味道也会差一大截。”
确定了最适合种植的区域后,李杰让人按标记筑起半尺高的田埂,田埂筑得方方正正,像一条条笔直的分界线,把坡地划分得井井有条,一眼就能看出哪里种胡椒花,哪里种薰衣草。筑田埂的土是特意从坡底取来的黏土,这种土黏性大,不容易坍塌。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拿着锄头,一下下把土拍实,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流下,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就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田埂不仅要划分区域,还得起到挡水的作用。”李杰蹲在田埂边,用手指戳了戳刚筑好的土墙,感受着它的硬度,“下雨的时候,水能顺着坡流走,但不能让两个区域的水混在一起,不然酸碱度就乱了套,之前的测量就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