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广城省政务中心三号礼堂。正厅墙面没有标语,只有六块大屏:左侧三块分别投出【透明窗·双表】、【事实清单(四号)】与“投资者三问”回执样本;右侧三块轮播“证据夜航”轨迹、并表纪要摘录、夜间浇筑温度曲线。签到台边摆着薄册《术语小辞典(岭州版)》,封面灰白,右下角一行小字:写给经办人和当事人的书。
座谈会不设主桌。李一凡在第四排靠过道的位置落座,身边依次是桂浦园区的一线工长、横湾招商局年轻科员、韶川职校学生代表、港方基金经理、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媒体观察员、投资者保护工作站志愿律师、几位企业主与群众代表。会务只给两条提醒:发言有时间,观点挂证据。
第一位发言的是工长,手掌粗糙,衣袖还沾着灰。“过去结算靠催,如今靠短信。”他把手机举起,屏幕上显示昨日“工资卡到达率”。他点了一遍“查看原始凭证”,四方见证、节点拨付、照片与时戳齐整。“看得见就放心。昨天夜里浇筑,测温曲线也挂上去了,不合格我们自己也不敢签。”话毕,他把帽沿按住,退回座位。
企业代表从“实投墙”谈起。横湾“签约墙”拆分后,他所在项目在“实投墙”左侧的三张小看板上连续点亮:水电气接入、能评核定、税务开票。“以前最怕被追问‘什么时候办好’,现在有了时限钟和跑一次日志,董事会也看得懂,融资成本降了半个点。”他把两页打印贴进薄册,页脚画个圈:证据降低了交易成本。
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接话,语速平稳。“债委会并表的‘四统一’,把我们从各说各话拽到了同一张桌子上。按揭换锚快审不是口子,是规则。我们清楚t+7的边界,心里不慌。”他顿了下,“以前停在‘政策口径’,现在落在‘披露—问询—复牌’的节拍表上。实话说,这是把市场从情绪里解救出来。”
港方基金经理翻了翻《备忘录》,在第六页回流曲线处敲了一下。“我们最在意两点:钱走哪条线,证据谁来签。‘专用回路’和‘四方见证’把心病治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对‘白名单’边界的敬畏——救工程,不救壳;救交付,不救股。岭州反复强调这一句,是在和市场做成年人的对话。”
媒体观察员把话题引向“透明化”。他把“媒体事实包”的二维码投到屏上,指出“记者拿到的证据”和“公众能看的证据”现在是同一套。“我们少用了形容词,多用了动词:上屏、并表、拨付、送达。当天的评论量没有爆,但常识感回来了。”他在本子上记下四个字:证据即沟通。
志愿律师从投资者角度给了一个冷调的评价。“代表人诉讼登记的门被打开了,‘投资者三问’让纠纷前置,而不是事后喊冤。有人问,这会不会让企业压力太大?我看未必。证据化治理,逼着各方用程序解决问题,不靠喊话。”
韶川学生代表提到宿舍。她把“入住短信”的截屏投上屏,,不是每一条短信都让人高兴,但每一条短信都让人心里有数。“以前我们靠猜,现在靠查。”她抬头看了一眼屏幕上的细线:稳岗。
横湾的年轻科员把“窗口四禁”和“静默时段”说得干脆。“我们被黄卡点过,紧张。但红卡清零日、并联达成日、跑一次日志里程挂在屏上,大家都朝那条线跑。组织部配了心理顾问,减压包里没口号,只有操作清单,这比喊加油有效。”她翻出自己的日志,几行字,清楚到分钟。
会场的空气被这些细节撑住了。常之朗把《金融风险专项处置方案(第1号)》的十条原则简表滚动播放,随后请一位来自中央公务员学院的挂职研究员发言。研究员没有给出结论,只把一张分解图贴上去:证据化治理、清单化分权、双表并行、白名单救助、并表四统一、谨慎词表、质量否决权、投资者保护、企业打分、容错纠错。
从外部观察,这是一套程序主义的治理框架,内核是把恐慌导入程序。他停顿,如果一定要贴个名片,可以叫——岭南模式。但命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规则。
这个词落下,会场静了一秒。坐在后排的一位社区代表举手,语气朴素:我们在广场看墙,在手机看窗。你们把东西写清楚,我们就叫得出口。我觉得,叫‘岭南模式’挺顺口的。不是吹,是让人知道怎么走。他说完,脸有些红,攥着薄册坐下。
外企法务代表接着说。我们在多个省有项目。很多地方也在做透明,但岭州把证据和拨付绑死,是新东西。命名可以争,做法已经在路上。她指着屏幕后侧的小字:先上屏,再落地;先证据,再拨付。四句话就够。
李一凡没有急于表态。他转头问财政口:预拨停止的执行度?答复是六个地市全停,改为节点拨付。他问住建:质量否决权落实?答复是昨夜两处停浇修复。问金融监管:并表节奏对齐?答复是“主办行统筹,跟贷行同步”。他把笔轻轻点在桌面,“规则不靠名字,靠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