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转入“对问题”的环节。桂浦园区主任坦陈“证据回填仍有缺口”,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假签约。李一凡让他把缺口上墙,期限写清;同时给他留了一句话:实投见面会先排你们园区。横湾一名分管干部提出担心“干部怕红卡,不敢拍板。
组织部当场解释“容错条款”三条:按程序、留痕迹、证据链完整者,不计负面;对因急救民生、保安全的临时处置,在复盘中予以免责;对隐瞒、造假、乱承诺者,从严处理。会场的悬着劲松了些。
港方基金经理提出技术性建议:把回流曲线与就业曲线并排显示,让市场看到钱去哪里、工开多少。信息与公众组拿笔记下,答应在【透明窗】加回流—就业联动小窗。银行代表补充,“企业打分”纳入考核后,窗口服务明显变快,但要防“讨好式服务”。组织口表示下一步将引入“相对满意度”,禁止礼遇加分,用“闭环率”“纠错率”平衡。
媒体观察员提醒,“岭南模式”一旦贴上名片,最容易走向“宣传化的节奏”,建议继续沿用“谨慎词表”,把赞誉变成方法。他提了一个细节:每次发布会第一句不要是“坚决”或“决心”,而是“证据编号”。会场静了两秒,有人微笑着点头。
志愿律师提出把“代表人诉讼”的流程表简化,尤其是老年投资者端的操作;信息与公众组答应今晚就上线“老年版入口”。工长又举手,提出“夜餐标准统一”。稳岗安置组回答,今夜起按区配额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避免因夜餐引发的矛盾。学生代表提议,宿舍短信加一行“班主任联系电话”。人社口点头,列入当晚更新。
座谈进入最后一节,常之朗把一张短表投上屏:命名口径建议。表里只有一行工作化文字——“岭南模式(工作俗称):以证据化治理为底座,以双表并行为路径,以白名单救助和并表四统一为抓手,以公开问责与容错纠错为保障,以稳岗安置和投资者保护为底线的处置与改革机制。”他强调“俗称”二字,“内部不用喊,外部便于沟通。”
李一凡终于开口,语速很慢。“我们今天不开命名会,开复盘会。名字是旁观者贴上的。若一定要一个代称,我不反对‘岭南模式’四个字,但更看重两件事:一是把规则写成制度件,二是把制度件写给经办人。”他抬手指向那行小字,“写给经办人的书,不是写给媒体看的。谁都能看懂,才算帮到人。”
他把笔在桌上敲了一下,布置当晚动作:一,发布《“岭南模式”操作指引(试行·第0版)》——仅含方法,不含口号;二,在【透明窗】增设回流—就业联动窗口与老年版入口;三,公布容错三条的具体操作场景;四,公布匿名质询席位二维码,群众与企业可匿名提问题,三日必回;五,组织部启动经办人夜校,先行开两节:证据锚点与并联受理。每一项都给了时间和席位号。
会散前,活动主持人请群众代表投票,非正式的、象征性的举手表态。礼堂里多半举了手。主持人把结果记在角落,没有宣读。会务在屏幕右下角挂上一行灰字:命名是外部的事,兑现是自己的事。
四点四十,礼堂外的走廊窄而明亮。工长在台阶上接到工地来电,说夜里要加一道钢筋网,他简单回了句按监理意见,拍照留痕。年轻科员拉着同事去信息台取证据模板的新版,扉页多了一张错误更正样例。学生代表向志愿律师要了两份老年版入口的打印件,准备贴在宿舍楼道。港方基金经理在门口同媒体观察员握手,约定明天看“回流—就业联动”的新窗。
傍晚,外宣口把媒体事实包”再次更新,首页多了一个小方框:岭南模式(俗称)·操作指引(第0版)。点击后进去,只有三张图和十条规则,没有一句溢美。交易所席位把盘中停牌白名单的制度文号挂在首页,评论区有人留言:看清楚了,自己判断。代表人诉讼窗口挪进两把软椅,老年版入口上线,字体被放大了一号。
夜色落下,江风逼近。证据室的打印机再次运行,把“第0版”装订成薄册,发往各地。组织部的经办人夜校在视频端登录,第一页课件是“证据锚点八问”:谁签、何时、何地、何物、何量、何证、何链、何回。讲师没有讲故事,只唱要件。屏幕角落的在线人数稳步上升。
二十一点,【透明窗】右下角跳出新栏目“回流—就业联动”。金汇湾的曲线同时动了两条:资金回流的柱形图与工地班组开工率。上面标注“数据每四小时刷新”。留言区有人写了一句:看得见才算数。下一条留言接着说:叫不叫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别改味。
深夜,广城小礼堂的灯一点点熄下去。李一凡走到门口回头看了眼屏幕,双表静静亮着,像两条并行的轨道。门外风声不急不缓,像是一台机器在匀速运转。他心里把四个字落了铅:规则生效日。随后转身下楼,夜里还有“证据夜航”,还有“经办人夜校”的第二节。命名留下了,但更紧的,是把一串动作按时间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