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设计师朋友转发并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奢侈’,是工业化量产永远无法替代的手工温度。包装和故事卡的设计也极度舒适。”
一个陌生的Id写道:“看图片就被打动了,尤其是阿婆的手。买一条,不仅是为了一条围巾,也是为了支持一份坚守。”
接着,更让林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在文化领域颇有影响力的资深媒体人,转发了她的推文,并附上长评:
“我们总是在谈论非遗保护,往往陷入悲情叙事或高高在上的学术探讨。‘阿婆的蓝’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极具启发性的思路——用商业的力量,用现代的设计和传播语言,为传统手艺赋能,让其在不失本真的前提下,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应有的价值回报。这才是可持续的传承之路。支持林砚,支持李阿婆!”
这条评论,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涟漪。转发和讨论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询问产品细节、询问是否还有其它款式、表达对李阿婆敬佩之情的私信也开始涌入。
林砚看着后台不断跳出的订单通知,从最初的个位数,慢慢增加到两位数,并且还在持续……她设定的首批限量数目,在发布后不到三小时内,售罄了。
她呆呆地看着屏幕上“库存告罄”的提示,一时间竟有些恍惚。成功了?就这么……成功了?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狂喜和成就感,如同汹涌的暖流,瞬间冲垮了她所有的紧张和焦虑。她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步,想欢呼,又想落泪。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销售。
这是一次价值的验证。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认可了李阿婆的手艺,认可了她和林砚、苏茜共同构建的这套价值叙事体系!
她立刻拿起手机,第一个打给了苏茜。电话接通,两人隔着千里,几乎同时激动地喊出声来,语无伦次地分享着喜悦和对数据的惊叹。
然后,她强压着激动,拨通了李阿婆的电话。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是安静的夜晚。
“阿婆!”林砚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和喜悦,“我们的围巾……卖出去了!第一批,全都卖完了!”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久到林砚以为信号出了问题。
“……啥?”阿婆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茫然,“卖……卖完了?那么多条?都……都按那个价钱?”
“对!都按那个价钱!全都卖完了!”林砚用力重复,眼眶发热,“阿婆,有人认可您的手艺了!很多人!”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林砚清晰地听到了一声极力压抑的、细微的抽气声。
线上试水,首战告捷。
星星之火,终于在网上世界,燃起了第一簇清晰而耀眼的火苗。
---
第1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