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80章 钟声停了,账本还没合上

第180章 钟声停了,账本还没合上(2 / 2)

苏锦黎坐在窗边,手中捧着一本旧册,封面无字。

她没有说话,只是指尖缓缓滑过页边一道极浅的墨痕——那是上一世,她曾在某份皇庄奏报上见过的批注笔迹,如今竟在另一份水利卷宗里重现。

同样的字形,同样的力道。

她合上书,望向窗外夜色。

远处钟楼轮廓清晰,风穿过飞檐铜铃,发出一声极轻的颤音。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地底缓缓浮出。

陆知微走进工部档案阁时,天刚蒙蒙亮。

廊下风冷,她紧了紧披风,目光扫过一排排积尘的卷宗柜。

她没让随从动手,亲自攀上梯架,在最深处抽出一叠泛黄的《皇庄岁入奏报》。

这些年来,每处庄园上报灾情、减产、免税,皆有定例,仿佛老天爷也识得朝廷章程——年年旱在申报前,涝在赋税后。

她将三十七份奏报摊在案上,又调来工部留存的水利修缮记录。

起初只是例行核对,可当她逐条对照时间与工程量时,指尖忽然顿住。

静宁园,三年前七月申报大旱,减免田赋六成;而工部批文显示,同月该园管事申领银三百两,用于“疏浚主渠、增筑陂塘”。

一个旱到颗粒无收的地方,为何要修水渠?

还连修三个月?

她继续翻查,越看越冷。

柳林坡、青阳坞、玉泉庄……十余处庄园皆有类似痕迹:一边哭穷喊灾,一边大兴水利;更有甚者,灾情上报半月内,便有工匠名录流入民间包工坊,所承项目皆为“引水入圃”“建仓扩容”。

陆知微坐回椅中,闭目片刻。

这不是疏漏,是系统性的欺瞒。

他们借皇庄之名,行私产之实,再以灾免税,转手却囤粮牟利。

真正的灾民饿着肚子,他们的粮仓却在地下延伸。

她睁开眼,提笔画图。

一夜未眠,《皇庄虚实对照图》成形。

红墨点点如血,标注每一处矛盾之地。

她不送监察院,也不呈御前,只命亲信暗中递入礼部议事厅——谢云归手中。

翌日朝会,金殿肃立。

谢云归缓步出列,手持图卷:“诸公常言民间隐匿田产,苛政难查。可为何皇家产业的‘灾情’,年年准时落在免税名录上?是老天偏爱皇土,还是有人替天写历?”

殿内骤静。

户部右侍郎张允和脸色发白。

他主管赋税多年,岂不知其中猫腻?

只是装聋作哑惯了。

如今被当众揭破,竟一时语塞,额角渗汗。

“这……或是地方误报……待核查……”

“误报?”谢云归冷笑,“三十州府,连续十年,灾情与水利工程重合率八成以上,也全是‘误报’?”

几位老臣交换了一下眼神,有人怒其多事,有人心虚低头。

萧澈垂眸站在侧列,唇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当夜,七王府西角门悄然开启。

赵九龄裹着斗篷入内,直奔书房。

他将密信交至苏锦黎手中:“那箱地契,已送达河北裴党旧部裴仲安手中。今夜已有十七名乡绅秘密渡河赴会,议题正是‘共抗清丈,保田不测’。”

烛光映着纸面,苏锦黎静静看完,提笔批注三字:“让他们聚。”

韩明远随即被召见。

她坐在灯下,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明日放出风声,就说七王府要试点‘分等纳租’——好田多缴,瘠地减免,且允许佃户联名申诉不公。”

韩明远一怔:“王妃是要……逼他们先动手?”

她点头:“豪强最怕什么?不是查账,是失人心。若我们先示仁政,他们必抢先加租压人,生怕便宜了百姓。等到民怨沸腾,再顺势接管,便是顺天应人。”

韩明远恍然,眼中渐亮。

窗外月色如霜,洒在墙上悬挂的全国皇庄舆图上。

那一处处红点,像极了将燃未燃的星火。

而在京郊西南,一处名为清河屯的小村,正悄然落入地图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