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火起(1 / 2)

夜雨过后,京城的天格外清。

宫里,桂树新冒的嫩芽带着露,香气一阵一阵地飘。

孟鸢独自站在偏殿的灶旁,轻轻搅着汤。

她如今在宫中已有了固定的差事——专做“东宫小膳”。

地位不高,却也不低,至少能凭一道菜让太子记住她的名。

但正因为记住,宫里的人看她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有人冷笑:“小地方来的,也会耍心机。”

有人低语:“那汤怕是放了什么讨喜的料。”

孟鸢听得一清二楚,却连眉都没皱。

“火候到。”她轻声道。

一勺清汤落入碗中,浮着几瓣金桂。

香气极轻,不冲人,却能顺着气息钻入心口。

灰衣内侍站在门口,看她收尾,笑着感叹:“这香,比前日的更稳。”

孟鸢道:“香不稳,人就不安。汤若急,味便散。”

他忽然问:“娘子,有没有想过留在宫里?贵人们都对你印象极好。”

孟鸢笑了笑,眼底没波澜。

“宫里香虽多,却是笼中香。太安静,不适合我。”

灰衣内侍怔了一下,轻轻叹气:“也罢。”

同一时间,贡院内。

周临安伏在案上,写字的手微微颤。

他已经第三夜没合眼。

外面风吹着纸窗,蜡烛一闪一闪,香灰落了一地。

他放下笔,抬头看那枚小香囊——是孟鸢在出京前给他的。

“路上累了,就闻闻这个。”

他轻轻一嗅,香气极淡,却熟悉得让人心安。

他忍不住笑。

“嫂嫂,你大概已经让全京的人都记住你的锅了。”

他重新提笔,把那句话写进书页:

“香能入心,味有归途。”

墨色未干,他轻声念:“而我,也要有归处。”

两处的风,同时动了。

宫里,孟鸢抬头望向窗外的天。

贡院,周临安在烛下写着策论。

一个用火,一个用笔。

两种香气,在同一片夜色里交织。

次日清晨,宫里忽传消息:

东宫要设“桂香宴”,由太子亲点菜名。

主菜两道,头一道——“孟氏桂香鱼羹”。

宫中瞬间炸开。

有人酸,有人惊。

有人低声叹:“太子这是要立她的名了。”

孟鸢手一顿,锅中热气翻腾。

她明白,这一场“桂香宴”,是机会,也是险局。

灰衣内侍低声提醒:“娘子,这一次,怕是太子亲临。”

她抬头,眼神静得像水。

“那就更该稳。”

贡院的鼓声在同一天响起。

“科考第一场,开考——!”

周临安收笔、系袖、走入考场。

他深吸一口气,口袋里那枚香囊被他握紧。

香气极淡,却稳。

他忽然笑。

“嫂嫂,你烧你的火,我写我的卷。咱们都要过这一关。”

夜幕低垂,宫城的灯火与贡院的烛光在远处连成一线。

宫中风势诡谲。

桂香宴设在东宫御园。

金碧的屋檐下,花影重叠,香气在空气里打着旋儿。

宫人来来往往,谁也不敢大声说话。

太子亲临,连总膳官都神情紧绷。

孟鸢站在最后一口灶旁,手里那把勺子,冰凉得像铁。

火候、油温、香料——一丝都不能差。

灰衣内侍走到她身后,压低声音:“娘子,殿下亲点你做主菜。”

她没抬头,只“嗯”了一声。

“怕吗?”

孟鸢笑了笑,淡淡道:“火怕风,厨子不怕人。”

“起锅!”

油声嘶嘶作响,汤色被勺翻得一圈一圈,桂花与鱼肉在热浪里漂浮。

这一刻,她整个人都沉在香气里。

火光照在她的眼底,像有细碎的星光在闪。

香气一出,连风都安静。

殿外的宫女忍不住吸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