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风紧。
号舍如冰窖,
苏惟瑾几乎是蜷缩着熬过了后半夜。
炊饼冻得硬如铁石,
需用力撕扯才能就着冷水咽下。
四周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压抑的呻吟声,
衬得这贡院的夜格外漫长凄冷。
然而当清晨第一缕微光透过号舍顶棚的缝隙漏下时,
他立刻睁开了眼,眸光清亮,不见丝毫困顿。
超频大脑经过几个时辰的低功耗休整,已蓄势待发。
他知道,真正的决战,就在今日。
“铛——!”
锣声再次撕裂清晨的寂静,
伴随着胥吏们疲惫却依旧威严的吆喝:
“发放策问题目!肃静!”
又一张黄纸递入。
苏惟瑾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
接过,展开。
目光如炬,迅速扫过题目。
策问通常不止一道,供士子选择。
只见纸上赫然列着数题,
涉及边防、漕运、农事…
而他的目光,瞬间就锁定在了最后一道,
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道之上:
“问:吏治之弊,古今同慨。
今欲使百官砥节奉公,
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何施而可?
其各详陈所见,毋泛毋隐。”
果然是吏治!
苏惟瑾心脏猛地一跳,
不是紧张,而是兴奋!
一股热血直冲顶门,
昨夜积蓄的寒意被瞬间驱散。
超频大脑以前所未有的功率轰然运转!
庞大的信息洪流奔涌而出:
历代吏治得失、明朝官制特点、
嘉靖初年官员考核的现状与漏洞、
以及他早已准备好的、
融合了现代组织管理学与绩效考核思想的“秘密武器”!
一切都在电光石火间完成匹配、优化、整合。
策略清晰无比:主攻此题!
他并未立刻动笔,
而是再次闭目凝神,
将脑中已成型的方案细细打磨。
用语必须古雅,符合策论体制,
引据必须经典,
但核心思想必须超前、
必须一针见血!
要让石珤觉得扎实,
让贾咏觉得实用,
让所有看到这份考卷的人,
都感到一种直击灵魂的震撼!
磨墨,提笔。手腕沉稳有力。
破题直接切入要害:
“臣对:吏治之清浊,关乎国本之固摇。
今之弊,非不欲治,
实考课之法不明,赏罚之令不信,
遂使因循者得计,砥砺者灰心。”
开宗明义,指出问题核心在于考核与赏罚制度。
承题部分,他引经据典,
从《周礼》的“八法治官府”到《贞观政要》的考核记载,
娓娓道来,显示出深厚的史学功底,
牢牢抓住石珤这类传统考官的眼球。
然而,进入起讲和主体部分,
苏惟瑾的“超频利刃”终于出鞘!
他首先精准剖析当下吏治之弊:
“今之考课,或流于年资,或徇于情面。
上官之评语模糊难据,下吏之政绩虚实莫辨。
等第既无硬尺,黜陟全凭私心。
此所以钻营者众,实干者寡也!”
句句戳心,字字见血。
这哪里是一个少年举子能有的见识?
这分明是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吏才能发出的慨叹!
紧接着,他提出了核心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