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明黑帆 > 第131章 游艇假日

第131章 游艇假日(2 / 2)

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即:航速增加→相对风增强→帆产生的推力增加→航速进一步增加。

受益于此,鹰船船速越来越快,简直如海豚在海面上冲刺一般。

船头破开波浪,扬起的咸湿水汽被船艏风直朝甲板飞来,淋的众人身上一阵冰凉。

此时正是仲夏,水汽、大风驱散炎热,让人心情也跟着清爽起来。

随着船速越来越快,船体右舷都高高翘起。

这是伯努利原理产生的合力作用,这个合力一般冲向背风侧的船艏,又能分解为两个力,一个是带动帆船向前的推力。

还有一个就是垂直于船体的力,就是这股力,推动船体右舷抬升。

如不加以控制,船只被这股力掀翻都有可能。

林浅脸上带笑,大声道:“都别干坐着,去压舷!”

这时苏康等人才意识到,原来船上还有自己的事。

林浅没说压舷该压哪边,只是大家都不傻,纷纷跑去右舷。

右舷加上了苏康、苏青梅、哑巴黄、小九四人的体重,林浅、白浪仔、大丙三人也站在右舷,右舷终于不再继续上翘。

只是依旧维持着右高左低的状态,快速劈浪前行。

这种危险与稳定、平衡与失衡、速度与激情的美感,着实令人心驰神醉,也正是林浅喜欢帆船运动的原因。

鹰船速度还在持续提升,这速度已远超大明硬帆船,超过了圣安娜号,甚至超过了信鸽号。

如将圣安娜号航速比作正常行驶,那这艘百慕大帆鹰船的航速可以说是在飙车了。

尤其是飙车的路面,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洋,真叫人有种豪情万丈,自由无限的欢快之感。

“啊——”船艏的大丙,发出一声畅快的大叫。

“哈哈哈哈……”林浅和白浪仔相视大笑。

鹰船航速渐渐稳定,伯努利原理的正循环也不能左脚踩右脚直接登天,当海水阻力、风阻和推力相抵消,就到了一条帆船的速度极限了。

林浅回身望去,只见白沫航迹拖得老长,空中几只海鸥奋力拍打翅膀,勉强跟上鹰船,两条挂中式硬帆的鹰船已落后了老远。

凭经验判断,己船航速应在十节以上。

呼啸海风中,林浅喊道:“白浪仔,放拖板!”

白浪仔闻言,从船舱中拿了沙漏和一个木板上来,木板一段缠绕着绳索。

白浪仔找个桅杆上的绳索,将沙漏挂上,将木板往海中一抛,同时将沙漏翻转。

在阻力作用下,木板连着的绳索快速坠入水中,绳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系着一个绳结。

大约三十秒后,沙漏漏完,白浪仔将木板拉回,数了坠入海中的绳结,喊道:“十一节!”

这沙漏和绳结,就是西班牙人测航速的用具,绳结长度经过精心计算,半分钟内入水多少个绳结,就对应多少节航速。

当然,这个测法有误差,不一定准,但绝对比肉眼观测,以及撒尿观测法准多了。

林浅听了大喜,一条快船,在这个时代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无价之宝。

十一节的航速,在这个时代几乎可以傲视群雄了。

而且这还不是鹰船的最终形态,林浅还有办法再改,再将航速向上提升。

想到未来的改进目标,林浅只觉得干劲十足。

这时,苏青梅实在忍不住,终于问话:“舵公,咱们这是要去哪啊?”

林浅此时心情大好,开玩笑道:“去东番岛啊,去过吗?”

苏青梅脑袋摇的拨浪鼓一般。

林浅继续开玩笑道:“沿此地向东,六百里,就到了,放心,以我们的航速,最晚明天就到了!”

“啊?”苏青梅又是惊讶,又是担忧,小心翼翼问道:“那……咱们还回来吗?”

“哈哈哈……”林浅听了朗声大笑,随即他对船艏操纵拉丁帆的大丙道,“找个鱼多的地方!”

“好嘞!”大丙应答声顺着风声传来。

半个时辰后,大丙找了一片海域,回身道:“舵公,就这里,这里肯定鱼多!”

林浅和船上其他人一齐看向眼前海面。

“哇!”苏青梅发出惊叹。

只见海面上,靛蓝色、深蓝色海水交织,形成一片泾渭分明的锋面,仿佛整片海水自此被人切了一刀般,自然造化之神奇,着实令人惊叹。

大丙道:“这里是潮隔,鱼肯定多!”

林浅让白浪仔、大丙降帆停船,去船舱中拿出渔具分给众人,开玩笑道:“钓不上鱼的,可没午饭吃。”

众人都笑着接了,坐在船舷边垂钓,仅片刻功夫,就连连中鱼。

林浅发觉,甚至钩上不挂饵,也能钓到鱼,不免又感叹一番自然的丰饶。

苏青梅连连上鱼,高兴的合不拢嘴,问道:“大丙叔,你怎么知道这里鱼多的?”

大丙摸摸脑袋:“老人们常说‘水色分明好下网’、‘潮隔如线,金鳞一片’这类话,听多了也就知道了。只是渔船大多不能出远海,这种地方渔船是很少能到的。”

林浅知道,所谓的潮隔是冷暖流交汇引发的自然现象。

具体说就是,形成日本暖流的黑潮沿吕宋岛北上,经东番岛分为东西两股,西面这股暖流和长江、钱塘江等河流的淡水寒流交汇,形成的海洋锋面。

这种冷暖流交汇之地,饵料生物丰富,所以鱼群也多。

事实上,舟山渔场和东番岛北部渔场,就是这样形成的。

只是知道原理,和亲眼见到是两码事。

书本上写的再多,也不及鱼竿上传来的鱼群挣扎力道让人印象深刻。

大丙知道这种地方鱼多,但没想到能这么多,众人垂钓才不过小半个时辰,钓到的鱼已垒的小山般高,够吃三顿了。

悔的他直呼该带渔网来。

林浅安慰他,等回了岸上,这种鹰船就送大丙一条。

当然,送的是普通版的鹰船,百慕大帆战略价值太高,当渔船就是浪费。

即便是普通版的鹰船,船上也用的是硬帆加拉丁帆,加上v形船底和流线型船身,航速、远航能力、适航性都超过一般的大明渔船了。

直到这时,两艘挂了硬帆的鹰船才跟上来。

趁着大丙下船舱做鱼的功夫,林浅踱步到苏康身边。

“疟疾,这个病你们是怎么治的?”

苏康从鱼钩上解下条大黄鱼,随口答道:“《黄帝内经》有云疟疾外受疟邪,内失正气所致,乃半表半里之症,需以常山、柴胡入药,辅以……”

林浅边钓鱼边耐着性子听完了,而后道:“青蒿呢?”

苏康瞪大眼睛看着林浅,心中暗道:“舵公这人,不论人品如何,学问总归是不差的,房屋、海船样样都懂不说,草药竟也懂得,我不过漏说了《本草纲目》上只言片语提及的青蒿,立马就被舵公发现了。”

苏康放下鱼竿,拱手道:“舵公说的是!”

林浅:“哎,你别松鱼竿啊!”

话音未落,已有鱼咬杆,这里的海鱼个头都大,力气足,一眨眼的功夫,鱼竿就被带到海里去了。

苏康看着远去的鱼竿,神情尴尬。

林浅挥手道:“白浪仔,再给苏大夫拿一副来。”

苏康接过鱼竿,知道林浅要说正事,只是拿在手中,不再钓鱼了,正色道:“《本草纲目》有云,此药一名青蒿,一名方溃,主治疟疾寒热,用法有绞汁和水煎两种……”

林浅努力在脑海中,回忆后世看过的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纪录片,片刻后开口道:“我说,你记着。”

“请舵公吩咐。”

“青蒿治疟疾的有效成分,姑且命名为青蒿素,此物不耐高温,水煎无效,必须低温萃取,方法有二。

一,将新鲜青蒿切碎捣烂,以纱布裹之,入凉水浸泡一个时辰,再绞拧纱布榨汁,直接吞服。

二、将新鲜青蒿于酒、醋中浸泡两个时辰,直接吞服。

服用时少量多次,连服数天不断,可根治疟疾。”

苏康气的脸色通红,显然大感不屑,只是看在林浅的面子上,尚未发作,强压脾气道:“《肘后备急方》确有绞汁法的记载,可浸酒法……这实在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出自何典?舵公从何得知?”

“我用这法子,把人治好过。”林浅随口道。

苏康顿时无话可说,中医最讲求实际,尤其是苏康所在的“正宗派”本就主张开刀治疗,更是最重实效,不迷信医书。

听林浅这么说,苏康就是对这青蒿素制法有一百个疑问,也都咽进肚子里了。

林浅接着道:“而且疟疾也不是像医书里所说,是吸入瘴气而得的,这病是由蚊子传播的,只要积极驱灭蚊虫,就能从根源上,减少此病。”

苏康顿时又火冒三丈,疟疾产于瘴气,已是公论。

林浅此言,在苏康听起来,无异于向现代人说地球是平的一般荒谬。

若不是看在林浅对他们一家还算不错的份上,以苏康这臭脾气早就要破口大骂了。

说话间,林浅又觉有鱼咬钩,站起身,边用力收线边道:“若是不信,一个月后,你自己去东番试试。”

疟疾在岭南多有传播,死于此病者不可胜数,中医研究了数千年,始终无法根除。

若真如舵公所言,能一举根治疟疾,那他苏康,不说比肩扁鹊华佗,至少也是比肩家师陈实功一般的宗师了。

此等诱惑,对苏康这种醉心医术之人来说,简直不可抵挡。

就算不能根治疟疾,至少也证明了舵公所言都是无稽之谈,为瘴气学说正名,怎么想都不亏。

想到此处,苏康也站起身,大声道:“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