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台风季快到了,辽东船队运了三千多难民,又是逆东南季风航行,走外海航线太过危险。
因此船队选了最稳妥的靠岸行驶。
圣安娜号一开始也和船队并行,走到南直隶附近时,船队已将圣安娜号上携带的补给消耗完毕,所以林浅便直接抄近路,回了南澳岛。
深夜。船长室。
林浅正坐在航海桌前批阅公文,他身旁桌上,公文已堆了三寸高。
这些公文,都是刚一在后江湾靠港,就运上来的,内容都是他去辽东期间发生的事项。
其中有:四司吏员的人事变动、岛上最新账目明细、南澳城四点金民居工程进展、五月澳门货物交割及火器购置情况、近期南澳海域过路船只情况等等。
可以说是事无巨细。
批阅这些公文,说辛苦,确实辛苦,但是也有种不能为常人道的快感。
这是掌控信息,掌握权力的感觉。
这种快感,不身居其位是感受不到的。
就像普通人做企业里的螺丝钉,看着各色财报、编写ppt会觉得厌烦,而在模拟经营游戏——尤其是硬核战略游戏——里,却能不厌其烦的审阅大量数据一样。
也正因如此,大部分企业家、官员都工作时间超长,不是因为这些人天生是工作狂,仅仅是因为能享受到其中乐趣。
林浅能为这些工作长期挑灯夜战,也是同理。
譬如他正看的这份公文,就是柘林湾寄来的,南澳副总兵马承烈的思想汇报。
林浅手下,若论形式上的忠心,马承烈当属第一。
这人平均每半个月往南澳岛寄一份思想汇报,内容是半个月以来的朝廷政务、潮州府政务,马承烈的应对,以及他做出此等应对的考虑,对南澳岛的好处等。
笔下对自己的思想解剖的非常透彻,有种恨不得把自己的心肺肠子剖出来给林浅看的感觉。
在最新一份思想汇报上,马承烈详细记述了朝廷对镇江大捷的反应,以及镇江大捷的来龙去脉。
林浅奔赴辽东的事情,没和马承烈说过,在岛上也是高度保密。
马承烈不管是真没听到风声,还是装的,至少在汇报上,表现的是对林浅在辽东的动作毫不知情的。
看完汇报,林浅不由轻笑,不得不说,马承烈这家伙着实是有点政治智慧。
林浅捏捏眉心,朝廷会将镇江大捷安到毛文龙身上,完全在林浅意料之中。
他选在四月入辽东,七月初离开辽东,以及挑镇江下手,都是存了把这“大功”让出去的考虑的。
虚名对林浅来说是毒药,辽东的移民百姓,以及报复鞑子出口恶气,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林浅需要的。
放下公文,林浅挑了挑白虫蜡的蜡心,让光线明亮了些,又拿起一篇新的公文。
这一份从东番岛寄来的,东番总督陈蛟的汇报。
陈蛟根据林浅的安排,在东番岛西南靠岸,选了一处土著称为大员屿的地方建立营寨。
此时的东番岛和后世的还有很大不同,大员屿周边,并非陆地,而是一片广阔的潟湖,被当地人称为“内海”。
在大员屿建设营地有几层好处。
第一,大员内海是个天然的深水避风港,适宜船队停泊。
第二,大员屿周边都是水域,不易与当地土著发生冲突,即便发生了冲突,也能凭水防御,后续在陆上建城,也能将大员屿做为防御屏障。
第三,大员内海东岸,就是赤崁地区,此地土地平坦,又有淡水溪提供淡水灌溉,适宜建立大城,并发展种植业。
第四,大员屿周边都是连海的活水,不会滋生蚊虫,东番岸上的蚊虫也难以跨水飞来,可以减免疟疾等疾病的传播。
陈蛟已在大员屿登岛将近四个月时间,城寨已建的初具规模。
目前大员屿上已有屋舍一百二十四间,瞭望塔三座,仓库一座,还有了简易寨墙。
陈蛟已派人与东番岛土著进行了初步交涉,以铁器、工具、布匹等换取鹿皮的贸易已在平稳开展中。
汇报上,还提了些开拓东番的困难,包括移民太少、疟疾疾病以及北边的敌对势力等。
这些问题不是写几个字就能解决的,林浅暂且将这份公文放在一边。
拿起新的一份公文。
这是政务厅发来的,由工建司、兵备司联合起草,内容是岛上新建的三处炮台的汇报。
新的三处炮台分别位于风屿、园屿、虾尾礁,分别守卫岛西海域、青澳湾、前江湾。
算上之前就修好了的官屿、案屿、猎屿三处炮台。
南澳岛目前共有炮台六处,将全岛全方位的防护起来,基本没有防御漏洞了。
这样一来,即使没有战船防护,仅凭炮台防守,南澳岛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失。
修建炮台的汇报写的很详细,包括具体的选址、用料、建设时间长短等。
林浅粗粗看过,而后打了个哈欠,看了眼手头的公文,剩的已经不多了,决定看完最后一份就去睡觉。
最后一份公文,是烟墩湾船坞发来的,汇报十条鹰船已完工的消息。
林浅来了精神,仔细研读了那公文,得知目前十条鹰船中,五条装了中式硬帆,五条装了百慕大帆,都停靠在烟墩湾,还没试航。
亲自操帆出海和在圣安娜号船尾甲板指挥的感觉可是完全不同的,林浅顿感手痒难耐。
虽然他明天还要约见船匠、石匠、郎中等,日程表已排满,可谁说在船上就不能约见了呢?
工作这么久,还没好好享受过,林浅决定明天给自己放一天假。
……
次日清晨,青梅坊还没开门,就有人在外敲门。
苏康边穿衣服,边过去开门。
“谁啊?”苏康没好气道。
门后站着的,是圣安娜号上的船员,苏康认识,顿时有种不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此情此景,似乎有些似曾相识,当时在广州城,他们父女不就是这样被掳到南澳岛的吗?
“爹,来病人了吗?”苏青梅的声音从后院响起。
“你在屋里待着,别出来!”苏康急道。
那船员见状笑道:“在下是奉舵公命令,请二位出海游玩的。”
苏康满脸狐疑。
后院响起苏青梅惊喜的声音:“真哒?”
船员笑道:“那还能有假。”
苏青梅:“我这就收拾东西。”
船员:“不必……”
苏康:“慢着!”
二人同时讲话,船员一笑,示意苏康先说。
苏康冷着脸道:“青梅坊病人多,走不开,替在下谢过舵公好意吧。”
“爹,我想去!”苏青梅在帘子后面露出个脑袋。
苏康没好气道:“回屋里去!”
船员笑道:“舵公说了,如果苏大夫走不开,只带苏姑娘去也行。”
接着船员凑近了,脸上和煦的笑容有些发阴:“舵公的邀请,岛上没人能拒绝,苏大夫可要想清楚了。”
苏康顿感无奈,只得点头同意。
苏青梅欢呼一声,去准备吃食,船员叫住她:“不必准备了,舵公早就备好了,走吧。”
“好,出发!”苏青梅兴奋道。
父女二人随那船员一路到码头,坐船到烟墩湾。
下船后,才发现还有五六个人在此等待,苏康认出,这些人里有哑巴黄和他的学徒,其他人都不认识,众人都与苏康打过招呼。
苏青梅还从没来过烟墩湾,正好奇的四处打量,除了干船坞外,烟墩湾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海面上一字排开的十条新式海船了。
苏青梅没怎么坐过船,但在南澳岛这么久了,耳濡目染的,也能把大明的各种船型认全,从没见过眼前这种海船。
正暗自奇怪,又有小艇驶来,林浅就站于船头。
林浅下船后,受了众人行礼,打量着海上十条鹰船,只见其大小形制已与后世风帆游艇相差不大,这种船型林浅是最熟悉的。
当下命众人登船。
其中林浅、白浪仔、苏康、苏青梅、哑巴黄、小九、大丙同上一船。
其余船员则上了另外两艘鹰船。
上船后,林浅、白浪仔、大丙就是唯一的三名船员,在林浅指挥下,三人合力升起百慕大帆和船艏拉丁帆。
不受风状态下,两面帆几乎能并在一起,像个等腰三角形。
林浅亲自上手,拉拽帆索,调整帆角,只听“啪”的一声脆响,帆面调整到了适合的角度,被风猛地鼓起,形成一个平滑外突的机翼形。
鹰船缓缓移动,林浅站在船艉掌舵,风中大声笑道:“都坐稳,起航了!”
话音一落,鹰船船速逐渐提升,船艏如刀破开波浪,海风迎面吹拂而来。
林浅看了眼风旗,此时东南风稳定,船艏向东航行,正是百慕大帆最喜欢的,也是林浅最喜欢的侧迎风。
船艏来风经两面机翼形三角帆分解,产生压强差,利用伯努利原理产生推力向前,甚至能达到远超风速的实际船速。
白浪仔和大丙都是老水手了,两个各操一面帆,不用林浅提醒,也能维持最合适的风角。
三人配合极为默契,鹰船的船速越来越快,船上众人渐感强风扑面,这是船体与空气相对运动时的相对风,这这股风吹到帆上,还会利用伯努利原理继续助长前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