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1年8月31日(统计截止日),《功夫足球》票房奇迹落幕,创下空前纪录!
其具体成绩如下:
中国内地:约2.03亿元人民币!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单片票房突破两亿元的国产电影,将国产电影的票房天花板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中国港岛:约6100万港币(约合6600万人民币)!同样刷新了港岛本土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港岛影史首部破6000万港币票房的华语片。
中国澳岛:由于市场规模有限,累计票房约为380万澳门元(约合人民币400万元),虽绝对数值不高,但在其本地市场亦属现象级表现。
仅大中华区(内地+港岛+澳岛)票房总计即高达约2.73亿元人民币!
海外市场方面:
日本:凭借周星星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有效的发行,《功夫足球》在日本取得了约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亿)的优异票房,远超一般华语片在日表现。
新加坡:收获约45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2100万元)。
马来西亚:票房约1800万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800万元)。
截至目前,《功夫足球》全球累计总票房已突破5.32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内地市场贡献了接近50%的份额,充分证明了内地电影市场经过数年培育和院线初步改革后所爆发出的惊人容量和消费潜力。”
媒体不吝溢美之词,将《功夫足球》誉为“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特效商业大片的巨大超级成功”、“市场化改革与类型化探索的完美结合体”、“周星星喜剧魅力与王盛商业运作的黄金组合”。
报道进一步分析:“《功夫足球》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周星星先生无可替代的喜剧魅力、王盛监制下精准的类型化制作与颠覆性的营销策略(‘抽球票’活动极大地刺激了观影消费和重复观看)。
但其在特效应用上的大胆尝试——将电脑特效与功夫喜剧进行有机结合,创造了诸如‘功夫足球射门’、‘鬼影擒拿手守门’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奇观,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其能打破票房天花板、吸引更广泛受众的关键之一。
媒体将其誉为‘首部真正意义上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国产特效大片’,实至名归。”
报道中特别指出,“‘观影抽世界杯门票’活动如同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各地中影盛世影城在整个暑假档期人满为患,一票难求的景象屡见不鲜,这直观地体现在了《功夫足球》那骇人听闻的票房数字上。”
然而,在一片将周星星捧为“新任票房之王”、“喜剧之神”、“商业片领域已超越王盛”的赞誉声中,一些更为专业的财经和产业媒体,如《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则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它们深度挖掘后指出:“《功夫足球》的惊人成功,其最大的赢家并非仅是台前的星爷。
据可靠消息来源透露,该片的全部制作与主要发行投资,完全由王盛掌控的盛影传媒与中影集团旗下的北影制片公司联合包揽。
这意味着,扣除必要的发行代理费用、影院分账、税费以及周星星的片酬和分红后,这部创纪录影片最大的一块收益蛋糕,将被盛影传媒与北影制片公司这两家‘幕后推手’瓜分。
王盛以其精准的投资眼光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再次证明了谁才是这场商业盛宴的真正主导者。”
《功夫足球》的巨大成功,如同一剂效力强劲的肾上腺素,为正处于紧张筹备阶段的《博物馆奇妙夜》注入了无比的信心。
国产特效电影一样有市场,而且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