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3日,星期四。
尽管在两天前,王盛、韩三坪、周星星等《功夫足球》最核心的主创与资方,就已经从初步汇总的数据中得知了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最终票房——一个足以重新定义中国电影市场天花板的天文数字。
但原本计划在数据确认后即刻召开的发布会、盛大庆功宴,却被一件突如其来的、更为炸裂的全球性新闻事件所打断。
以其巨大的冲击力和悲剧性,瞬间占据了全球所有媒体的头条和公众的全部注意力。
在那样的氛围下,任何形式的商业庆典都显得不合时宜。
于是,新闻发布、庆功宴被明智地推迟到了。
虽然喜悦依旧,但狂欢的底色中,不免掺杂了一丝对时局变幻的唏嘘与凝重。
……
然而,当时间的脚步迈入9月13日,随着清晨的报纸被送达千家万户、各个办公室,《功夫足球》的票房炸弹,终于在其目标受众——华语影视圈内,引爆了一场不亚于外部世界的地震。
《华夏电影报》、《文汇报》、《京城青年报》……几乎所有有分量的媒体,都在娱乐版甚至头版,用最醒目的标题和最详实的数据,宣告了这个奇迹的诞生:
“《功夫足球》内地票房突破两亿!国产电影迈入新纪元!”
“周星星+王盛=票房神话!《功夫足球》全球狂揽五亿!”
“首部两亿国产片诞生!市场潜力超乎想象!”
……
数据是冰冷的,但带来的冲击是滚烫的。
在京城电影制片厂的生活区,一些早起遛弯的老电影人,戴着老花镜,反复确认着报纸上的数字。
“两……两亿?”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导演扶着眼镜,喃喃自语,“我拍了一辈子电影,所有片子的票房加起来,有没有零头?”
旁边另一位叹了口气,“时代变了,老伙计。我们那会儿,拷贝卖几百个就是大获成功,现在……这得是多少张电影票?”
……
在华亿的一间办公室内。
冯晓刚将手里的《华夏电影报》拍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他脸上表情复杂,有震惊,有羡慕,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挫败感。
“丫真行……”
他对着面前的葛尤,或者说更像是自言自语,“我知道这片子能火,可这也太……他妈的离谱了!”
他掰着手指头算,“首映前两周,票均价撑死三十,两周后普遍降到二十块十五块……就这,能干到两个亿?这得有多少人进了电影院?”
葛尤相对平静些,慢悠悠地说:“这手‘抽球票’,算是把准了脉。这不是看电影,这是买希望,买参与感。民心所向,加上片子确实好看,量变引起质变了。”
葛尤自从演了冯晓刚的电影后,就被盛影系整个体系开除了,目前是和冯晓刚互相成就彼此。
冯晓刚沉默半晌,最终吐出一句:“这市场……真让他给玩明白了。”
……
另一边。
在横店《英雄》剧组的驻地。
张亿某依旧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喧嚣似乎并不太关心。
但张伟平可坐不住了。
他拿着报纸,在临时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色时而涨红时而铁青。
“两亿!两个亿!”他声音都有些变调,“他们怎么做到的?那种无厘头喜剧……难道比我们这武侠巨制还受欢迎?”
他既感到巨大的压力,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压了下来,王盛和周星星的成功,将他原本“独孤求败”的预期击得粉碎;另一方面,一股更强烈的、不服输的劲头也冒了出来。
“这说明市场够大!非常大!他们能破两亿,我们《英雄》凭什么不能破三亿?破四亿?”
他立刻抓起电话,打给宣传负责人,“看到今天的新闻了吗?对我们的宣传策略要重新调整!我们要强调,《英雄》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是能走向世界的中国大片!格局要比他们更大!”
……
中影集团内部,一些原本对韩三坪力挺王盛、大力推行院线改革、搞特效大片持有异议的声音,此刻也彻底偃旗息鼓。
数据胜于雄辩。
《功夫足球》不仅自身赚得盆满钵满,更是极大地提振了整个行业对国产片的信心,证明了现代化多厅影院+优质(或精准营销)国产内容的模式可行性。
韩三坪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更详细的内部报告,他看着那些数字,脸上露出了沉稳而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