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同一块厚重的幕布,将老城区的喧嚣与浮华尽数遮盖。
凌晨一点四十七分。
楚牧之是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燥热惊醒的。
空调外机最后的嗡鸣戛然而止,房间瞬间陷入了死寂,只有窗外稀疏的虫鸣在证明时间仍在流淌。
他猛地坐起身,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
停电了。
这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划过脑海。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
果然,目之所及,整片鳞次栉比的老旧楼房都沉浸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往日彻夜通明的路灯也尽数熄灭,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掐断了喉咙。
这片城区,像一座被世界遗忘的孤岛。
他下意识地去摸口袋里的手机,准备打开手电筒。
就在指尖触碰到冰冷屏幕的刹那,楼下,巷子深处,传来一阵清脆而极富节奏感的拍手声。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三短,三长,三短。
这组早已镌刻进骨子里的信号,让楚牧之的动作瞬间凝固。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随即又剧烈地搏动起来,血液在血管里奔涌,发出轰鸣。
还没等他做出任何反应,对面二楼的阳台上,“嗤”的一声,一簇橘黄色的火苗跳跃而起,一支粗壮的蜡烛被点亮,光晕虽小,却坚定地刺破了浓稠的夜色。
紧接着,三楼的窗口,一盏缠绕着铜丝的应急灯被猛地推了出来,发出清冷的白光。
几乎是同一时间,四楼那个总是背着奥特曼书包的小男孩,举着一根崭新的荧光棒,在窗前兴奋地挥舞,笨拙却精准地打出了一连串光点:“B区上线!”
楚牧之披上一件外衣,快步走到自家阳台。
夜风带着一丝凉意拂过,他倚着冰冷的栏杆,俯瞰着这片由他亲手点燃过火种的街区。
巷口,不知何时已经成了临时的指挥中心。
王伯提着一盏老式煤油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他布满皱纹的脸庞,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此刻却异常沉稳,不断发出指令,成了这片黑暗中的“人力调度塔”。
他身旁,李奶奶推着助行器,一手扶着把手,另一只手竟拿着一把自制的节奏卡尺,为各个单元的信号传递精准计时。
“供电组,三号楼的备用电源还有多少?”
“传输组,注意信号中继,不要出现盲区!”
“终端组,清点各户人数,优先保障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
一道道指令清晰下达,一个个身影在黑暗中迅速穿梭。
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竟比当年在他的指挥下还要高效、冷静。
这已经不是一次慌乱中的应急自救,而是一场演练了无数次的熟练战术。
一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睡眼惺忪的孩子匆匆路过,看到指挥中心的灯光,她没有丝毫犹豫,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充电宝,递给负责物资的年轻人:“我家娃早就把《守灯人童谣》背熟了,书里说,我们这些有富余电量的,就是‘预备役’,这是我们该做的。”
楚牧之静静地看着,没有插手,也没有说话。
他看见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铜戒灯笼,被人小心翼翼地从一户人家的屋檐下取下,挂在了巷口临时指挥点的正中央。
灯笼里没有明火,而是一枚经过改造的LED灯泡,散发着温润而坚韧的光芒。
铜环上的铃铛随着夜风轻轻摇曳,发出细碎的脆响,仿佛在为这场无声的战役奏响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