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金陵的震怒(2 / 2)

退缩,则威信扫地,剿匪计划彻底破产。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阴鸷地盯着湘赣地区,良久,才缓缓说道:“敬之的意见,老成谋国。电令王哲让,暂避锋芒,固守现有阵地,不得主动与华南军发生冲突。

但剿匪计划不能停!命令薛仰岳、顾墨三,加大在赣南、闽西的清剿力度!我要在邓贤反应过来之前,先砍掉共匪几条臂膀!”

“另外!”

蒋瑞元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给戴春风传话,让他的人动起来。华南军不是要调停吗?那就让他们后院不得安宁!那些逃难到华南的乱党分子,那些在报纸上胡说八道的文人,还有……琉球岛上,总有些心念故国(指金朝或对现状不满)的人吧?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一条条针对华南的明枪暗箭,从金陵这座权力的中心发出。

官方控制的报纸开始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痛斥华南“假调停之名,行割据之实”,“名为止戈,实为助纣为虐”。

外交部门也紧急约见英美等国大使,控诉华南的叛乱行为,要求国际社会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国众党秘密战线开始活跃起来。

几天后,羊州一家曾刊登过呼吁和平文章的报馆遭遇不明身份者打砸;一位从湘南逃难至福城、常在公开场合批评内战的知识分子,在家中被发现意外身亡;基隆港的货栈发生了一起原因不明的火灾,虽未造成重大损失,却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这些消息通过叶怀瑾的情报网络,迅速汇总到羊城和前线指挥所。

陈念和在接到后方通报时,只是冷笑一声。

“黔驴技穷,徒增笑耳。”

随后陈念和下令加强部队警戒和重要目标保卫,同时继续按计划向前推进,扩大隔离区。

而在红城的窑洞里,杨先生、朱先生、胡先生等人也在紧张地商讨着对策。

华南军的介入,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喘息之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更复杂的局面。

“蒋瑞元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杨先生吸着烟,脸上带着一丝嘲讽,但眼神却很清醒。

“邓贤这一拳,打得他晕头转向。但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邓贤的调停,底线是什么?他真的要建立一个联合政府?还是想借此机会,将我们和蒋瑞元都纳入他的掌控之中?”

王先生听后开口道:“不管怎么说,眼前的军事压力是缓解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休整部队,巩固根据地。同时,尽快与陈念和取得联系,摸清他们的真实意图。”

胡先生听后点头赞同。

“我已经安排可靠渠道,尝试与华南军前线指挥部接触。我们需要明确他们的条件,以及他们在未来政治安排中的角色。”

华夏的天空,因华南的武力介入而风云突变。

金陵的怒火与暗算,红城的审慎与试探,以及华南自身内部的各种声音,交织成一幅极其复杂的图景。

华南军的止戈部队,如同投入激流中的巨石,虽然暂时改变了水流的方向,但也让自己置身于漩涡的中心。

前方的路,注定布满荆棘与未知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