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见底,汤也喝完了,邓贤与杨先生的谈话也接近尾声。
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贩的吆喝声、自行车的铃声、报童的叫卖声交织成羊城清晨的交响曲。
杨先生听后脸上露出的神情,显然是对这次偶遇的谈话意犹未尽,他目光炯炯地看着邓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对时局的见解深刻,不知在哪所大学任教?
邓贤微微一笑:不过是闲云野鹤,偶尔关心时政罢了。倒是杨先生胸怀大志,将来必成大器。
杨先生听后略显惊讶的问道:先生如何知道我姓杨?
邓贤这才意识到失言,从容掩饰道:方才听老板称呼你为杨先生。
其实是他内心深处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熟悉使然。
杨先生听后不疑有他,感慨道:如今国家内忧外患,正是需要群策群力之时。若多有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何愁国家不兴。
邓贤见时候不早,便想着准备付钱离开。
他伸手摸了摸口袋,那空荡荡的袋子里竟毫无任何东西。
糟糕,今日换装匆忙,竟忘记带钱了。
杨先生见状,爽朗一笑:区区一碗米粉,何足挂齿。老板,这位先生的账我来付。
邓贤听后倒也没多进行推辞,想了想后开口说道:那就多谢杨先生了。他日有缘再见,定当加倍奉还。
邓贤这句话说得很是意味深长。
杨先生也只当这是客套话,笑道:一碗米粉而已,先生太客气了。
两人起身离开粉摊。
杨先生还要去参加一个进步青年的集会,临别时他郑重地说:今日与先生一席谈,收获颇丰。特别是关于武装斗争的必要性,我会认真思考。
邓贤点了点头告辞道:望杨先生珍重。记住,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方向正确,坚持走下去,必能到达彼岸。
这番话如同预言,深深烙印在杨先生心中。
他拱手告别,高大的身影消失在晨光中。
李正这才走近,低声问:大帅,那位是?
邓贤望着杨先生远去的方向,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可能改变华国命运的人。
回公署的路上,邓贤思绪万千。
这次意外的会面,让他看到了影响历史进程的机会。
作为穿越者,他深知杨先生和Gc党在未来历史中的关键作用。适时的点拨,或许能帮助这个年轻的党少走弯路。
但同时,他也提醒自己要把握好分寸。过度的干预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变化,顺其自然才是明智之举。
回到办公室,邓贤立即召见叶怀瑾。
加强对Gc党情况的收集。
邓贤回到办公室后,向也怀瑾指示道:特别是他们在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方面的动向。
叶怀瑾听后有些意外问道:大帅突然对Gc党如此关注?
邓贤又是说了些意味深长的话。
这颗种子虽然现在还小,但可能长出参天大树。我们要了解它的生长情况。
叶怀瑾领命而去。
邓贤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几日后,当杨先生在前往一次集会的路上,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早上那位神秘先生的话。
枪杆子里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