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年龄要合适。
太年轻了可能压不住阵脚,太年长了又缺乏培养潜力。
大概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是比较理想的区间。
根据这些标准,王秘书长在自己脑海中,将市委、市政府两大院内,以及各区县、各部门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快速过了一遍筛子。
有几个名字,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比如,市委政研室的一位副主任,文字能力超强,理论水平高,但性格可能略显书生气;
比如,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位科长长,协调能力出众,人脉也广,但会不会有点太“油滑”?
再比如,某个区的区委办主任,有丰富的基层和办公室工作经验,办事牢靠,但年龄稍微偏大了一点……
各有优劣,难以抉择。
王秘书长知道,光靠他自己在这里琢磨是没用的。
他必须找机会,探一探郑书记的口风。
这天下午,王秘书长拿着一份需要郑仪签批的文件,走进了书记办公室。
郑仪正在批阅文件,抬头看了他一眼。
“秘书长,有事?”
“郑书记,这份关于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的方案,请您审阅。”
王秘书长将文件放在桌上,恭敬地说道。
郑仪拿起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拿起笔签上了名字。
“可以,就按这个方案准备吧。今年天气异常,防汛工作要提前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是,郑书记,我们一定认真落实。”
王秘书长接过签好字的文件,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
“郑书记,周扬同志去清江也有几天了,办公室这边,暂时由小李在顶着。您看……关于新的秘书人选,您有什么具体的考虑或者要求吗?我们办公室这边,也好提前物色一下,准备个名单供您参考。”
他问得非常小心,完全是请示和服务的口吻。
郑仪放下笔,靠在椅背上,目光平静地看着王秘书长。
他当然知道最近外面关于这个位置的纷纷扰扰。
他也知道王秘书长此刻问话的用意。
对于新任秘书的人选,他其实心里早已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只是尚未最终确定。
他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帮他分担压力、值得信任的助手,而不是一个背景复杂的“关系户”,或者一个只会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嗯,这个事情我考虑过。”
郑仪缓缓开口,语气平和。
“秘书长,选秘书,最重要的还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上要绝对可靠,这是第一位的。”
“能力上,要扎实,要全面,要能独当一面。我不需要一个只会传话的喇叭,需要一个有思想、能办事的助手。”
“性格要沉稳,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个岗位,风光在外,辛苦自知。”
“至于其他方面……”
郑仪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有些深远。
“最好能对经济工作,特别是基层的经济运行,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明州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推动转型升级。一个对经济敏感的秘书,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他没有提年龄,没有提性别,也没有提具体的部门或人选。
但他提出的这几条标准,尤其是最后一条“对经济工作有了解”,让王秘书长心中微微一动。
这似乎暗示着,郑书记可能更倾向于从与经济工作相关的部门,或者有区县、开发区工作经历的干部中挑选。
“是,郑书记,我明白了。”
王秘书长连忙点头。
“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您的要求,先从市委、市政府两大院,以及各经济部门、区县班子中,挑选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有相关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形成一个初步的备选名单,供您参考。”
“嗯,可以。”
郑仪点了点头。
“名单不用搞得太复杂,三五个人就行。重点是考察他们的真实能力和品性,不要只看履历和背景。”
“是!请您放心,我们一定认真做好考察工作!”
王秘书长心中有了底,恭敬地退出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