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明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室。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擦得一尘不染,每个座位前都摆放着名牌、茶杯和会议材料。
上午九点整,市委常委们陆续抵达。
走在最前面的是市长张林,他依旧是一副沉稳干练的样子,与相熟的常委点头致意。
紧随其后的是市委副书记,但这个位置目前空缺——自从郑仪由副书记晋升书记后,省委尚未任命新的专职副书记,相关工作暂时由郑仪和张林共同承担。
这个空缺,也让常委会的格局多了一丝微妙的变数。
接着进来的是市纪委书记赵庆隆。
他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眉宇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是纪检系统出身,办案铁面无私,空降到明州担任纪委书记,显然是省委看重其原则性和执行力,意图借助他的力量,整饬明州吏治。
他进来后只是微微颔首,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不多言语。
然后是市委组织部长秦胜。
他显得更为儒雅一些,长期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经历,让他熟悉干部政策,精于人事布局。
被放在明州组织部长这个关键位置上,使命就是为郑仪接下来的施政,配备一支得力可靠的干部队伍。
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与几位常委寒暄了几句。
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市委秘书长等常委也相继入座。
秘书长姓王,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主要负责市委机关日常运转和协调,为人低调务实。
此外,还有两位非常委的副市长列席会议。
整个班子,呈现出一种“新旧搭配、以新为主”的格局。
郑仪、张林、赵庆隆、秦胜这几位核心成员,都是上次市委换届时,由省里精心选派下来的“新血”,是推动“新明州建设”和未来改革的中坚力量。
而其他几位常委,则多是明州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或是在明州工作多年的“老明州”,他们熟悉情况,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本土色彩和固有思维。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市委班子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减少内耗的挑战。
九点零五分,会议室侧门打开,郑仪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全体常委立刻停止了交谈,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他身上。
“书记!”
众人纷纷起身。
“同志们请坐。”
郑仪走到会议桌顶端的主位坐下,双手虚按了一下,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
郑仪环视一圈,目光扫过每一位常委的脸庞,算是无声的问候。
他的视线在空缺的副书记位置上略作停留,随即移开。
“现在开会。”
郑仪开门见山,声音清晰。
“今天常委会的议题主要有三项……”
他照例先通报了几项需要常委会知晓或履行程序的一般性议题,这些议题讨论得很快,大家都没有太多异议,顺利通过。
很快,会议进入了核心议题——研究干部调整方案。
组织部长秦胜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开始汇报。
他先介绍了一下本次干部调整的总体考虑,主要是结合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对部分岗位进行优化配备。
然后,他开始逐一介绍具体拟调整人选。
“……考虑到清江区区长岗位空缺时间较长,区政府工作亟待加强,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表现,建议由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周扬同志,任清江区区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清江区区长候选人……”
秦胜的声音平稳,但在念到周扬的名字时,会场里还是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骚动。
几位常委的表情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周扬?
郑书记的秘书?
直接放到清江区当区长?
虽然只是“提名为候选人”,还需要经过人大程序,但谁都知道,这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个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周扬毕竟缺乏基层主官经验,一步到位担任区长,步子迈得不算小。
情理之中的是,作为市委书记最信任的秘书,得到重用是必然的,清江区虽然基础差,但正因如此,安排过去阻力也小。
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郑仪。
郑仪面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专注地听着秦胜的汇报。
秦胜汇报完毕,按照程序,需要与会常委发表意见。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这种涉及重要人事安排的议题,尤其是像周扬这样敏感的人选,第一个发言的往往很重要,会定下基调。
市长张林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
“我谈点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作为市长,他的意见分量很重。
“周扬同志长期在市委机关工作,政治素质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特别是在郑书记身边工作期间,表现出了很高的综合素质,大家都是看到的。”
张林先肯定了周扬的优点,这是必要的铺垫。
“清江区目前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需要一位有干劲、有思路的年轻同志去打开局面。派周扬同志去,体现了市委对清江区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我们年轻干部的信任和培养。”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谨慎。
“当然,周扬同志缺乏基层主官的经验,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短板。到了清江之后,需要尽快转变角色,深入基层,虚心学习,也希望清江区委特别是区委书记钱大勇同志,能够多帮助、多支持他。”
张林的发言,总体上是以支持为主,但也委婉地指出了周扬的不足,表达了期望。
这符合他一贯的风格,也给了其他常委表态的空间。
张林说完后,会场又安静了几秒钟。
纪委书记赵庆隆扶了扶眼镜,声音洪亮地开口:
“我同意张林市长的意见。”
他说话向来直接。
“周扬同志我是了解的,原则性强,守规矩,是个好苗子。清江区情况复杂一点,正好可以磨练磨练。我们纪委也会关注那边的政治生态,为发展保驾护航。”
赵庆隆的表态,简短有力,重点是强调纪律和监督,这也符合他的身份。
组织部长秦胜自然是完全赞同,他又补充了几句关于周扬考察情况的说明。
接下来,其他几位常委也陆续发言。
大多数人都表示了赞同,毕竟这是书记提议的人选,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通常不会有人明确反对。
但也有人在表示同意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比如希望周扬注意工作方法,处理好与区委书记的关系等等。
整个过程,郑仪始终没有插话,只是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下。
他知道,这种程序上的“一致通过”,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真心认同。
有些意见,是放在桌面上的;有些想法,是藏在心里的。
但这本身就是政治生活的常态。
只要大方向一致,具体问题可以在工作中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