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仪回到办公室,周扬照例先为他泡好一杯热茶,然后安静地退到外间。
郑仪端起茶杯,没有立刻处理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而是靠在椅背上,思考了起来。
周扬。
这个从他空降明州担任市委秘书长伊始,就跟随在他身边的秘书。
从秘书长到副书记,再到如今执掌一方的市委书记,周扬始终兢兢业业,沉稳干练,无论是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还是在一些微妙时刻的补台,都做得无可挑剔。
他不仅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某种程度上,也成了郑仪在明州最信任的人之一。
但秘书这个位置,终究是暂时的。
它像一个精致的鸟笼,能为栖身其中的鸟儿遮风挡雨,却也限制了其翱翔的天空。
一个好的领导,不仅要会用人,更要懂得培养人,适时地放飞手下有能力的干部,让他们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抱负。
这既是对下属负责,也是对事业负责。
周扬的年纪,正当干事业的时候。
能力和忠诚,都经过了充分的考验。
是时候,该为他考虑一个更合适的平台了。
郑仪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
把周扬放出去,放在哪里?
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
位置不能太低,否则对不起周扬这些年的付出和他作为市委书记秘书的资历,也显得自己这个书记不够大气。
但也不能太高、太显眼。
毕竟周扬缺乏独立主持一方面工作的经验,一下子放到过于重要的岗位上,万一出点纰漏,对他本人是拔苗助长,对自己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被动。
需要一个既能让他得到充分锻炼,又相对稳妥,还能让他尽快出成绩的位置。
郑仪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选项。
市委副秘书长?
级别够了,但还是围着机关转,锻炼意义有限。
某个重要局的局长?比如发改委、财政局?
权力大,但专业性太强,周扬未必能立刻上手,而且容易引人注目。
某个区的区长?
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主政一方,事务全面,最能锻炼人。
但区长岗位竞争激烈,空位难寻,而且一旦放出风声,恐怕会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活动。
或者……高新区或临川新区的管委会主任?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但立刻被郑仪否定了。
高新区和即将设立的“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是他下一步要重点打造的经济主引擎,地位特殊,责任重大。
他已经有了陈匣这个人选在考虑,不宜再变动。
那么,剩下的选择……
郑仪的目光落在了墙上那幅巨大的明州市行政区划图上。
他的手指,在一个并不算特别起眼,但地理位置尚可、发展潜力不小的区域上点了点。
清江区。
严格来说,清江区属于明州市的市区范围,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总量、产业基础在市内几个区里常年垫底,属于“城郊结合部”的类型。
说好听点,是发展空间大;说直白点,就是个“老大难”区域。
现任区长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住院休养一段时间,区委书记暂时兼任着区长的工作,但毕竟精力有限,很多工作实际上处于半停滞状态。
让周扬去清江区,代理区长,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
这个想法逐渐在郑仪脑海中清晰起来。
清江区基础差,意味着出成绩相对容易,只要稍有起色,就是亮点。
矛盾相对不那么尖锐,给周扬一个缓冲期,让他逐步适应主官的角色。
而且,清江区紧邻他规划中的“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未来有可能承接一些溢出效应或配套项目,有潜在的发展机遇。
最重要的是,这个位置目前空缺,安排周扬过去,阻力最小,也显得顺理成章。
先代理,干得好,明年人代会上再“转正”。
郑仪越想越觉得这个安排合适。
既能给周扬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又控制了风险,还能观察他的实际能力。
他拿起内线电话。
“周扬,你进来一下。”
外间的周扬立刻应声而入。
“书记,您找我?”
郑仪看着眼前这个跟了自己数年、一向沉稳的年轻人,开门见山地说道:
“周扬,你跟我时间不短了。有没有想过,换个岗位,出去锻炼锻炼?”
周扬闻言,明显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郑仪会突然问这个。
他迅速调整了一下情绪,谨慎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