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谨言慎行获得了桓修的信任。两年后桓玄倒行逆施遭到世家和晋皇室的联手制衡。
404年二月刘裕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开始实施推翻桓玄的计划。刘裕以游猎为名,会同刘毅、何无忌等27人在京口举兵起义。这27人包括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刘毅及其堂弟刘藩、檀凭之的侄子檀韶、檀祗、檀隆、檀道济等,都是侨居京口的北府军旧部。
起义军迅速行动,何无忌身穿传诏服,诈称朝廷使臣,率众涌进京口城,杀死了徐州刺史桓修。与此同时,刘毅与孟昶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共收集北府兵1700余人。
京口起兵后,刘裕被推举为盟主,率部向建康进军。在进军过程中,刘裕军队连战连捷:
1.江乘之战:三月,刘裕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遭遇桓玄派来的猛将吴甫之,将其斩杀。
2.罗落桥之战:刘裕追击至罗落桥(今南京东北),与皇甫敷率领的数千人激战,皇甫敷战死。
3.覆舟山之战:三月初二(己未日,3月28日),刘裕进军至覆舟山。他采用疑兵之计,命弱兵登山,持旗分道而行,营造四周皆有士兵的假象。由于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刘裕趁机火攻,大败桓谦军。
4.占领建康:三月壬戌日(3月31日),刘裕攻占建康桓玄夹持晋安帝逃亡。
进入建康后,刘裕立即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安排:
1.官职任命:刘裕被任命为都督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等职,掌握了军事大权。随后又被任命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要职。
2.推举盟主:刘裕推举武陵王司马遵为大将军,承制总百官,自己则担任总领百官。实际掌握东晋军政大权。刘裕开始实行以追杀桓玄为由头大肆攻伐沿途门阀世家豪门。
任命徐羡之尚书库部郎、常驻建康。任刘穆之为尚书录事与徐羡之一起稳定北府军后方。
刘裕为中军由檀道济为帅,沈田子,王镇恶为大将,朱龄石为先锋沿途追击桓玄。由此拉开了刘裕独有的改革方式,南方门阀的恶梦开始了。
桓玄率禁军裹挟晋安帝出建康,首站直扑京口——侨姓门阀郗氏的“北府兵发源地”。他以“北府兵需随帝护驾”为由,强征郗氏私兵3000人,且要求郗氏交出府库中半数粮草。郗氏宗主郗僧施以“私兵乃宗族屏障”拒命,暗中联络诸葛氏合兵守城。桓玄假意谈判,趁夜派精锐伪装流民偷袭城门,破城后以“谋逆护驾”为名,屠郗氏核心族人200余口,焚烧郗氏坞堡,诸葛氏援军刚至城外便遭桓玄伏兵截杀,首领诸葛长民(历史上刘裕部下,此处提前激化矛盾)仅率数骑突围。刘裕尾随部队次日入城,以“安葬名士、抚恤流民”为名收编郗氏残余部曲,接管京口兵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