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诸天万界革命 > 第105章 龙起于渊

第105章 龙起于渊(1 / 2)

刘牢之本为将门世家,家道中落,先是在地方担任武吏。郁郁不得志。机缘巧合归于谢玄麾下。因其勇猛常命为先锋。战无不捷,威震远方。但因其为寒门出身在世家把持的世界里却常被人看不起。

在谢玄免职后,掌控精兵北府军镇守京口。在桓温攻荆州时被王猛击败,被降职。

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时,起用刘牢之为司马,兼任南彭城内史,加拜辅国将军。王恭虽然依仗刘牢之为得力助手,但仅把他当作一般武将,对他的礼数很薄,刘牢之心中非常耻恨。

王恭联合殷仲堪等势力,起兵清君侧,迫使司马道子诛杀王国宝等人。因为对司马道子任用司马尚之以及割豫州四郡归江州等不满,王恭以全军委与刘牢之,再次起兵逼宫朝廷。

刘牢之内心充满矛盾:依附王恭可借门阀之势巩固地位,却要受制于太原王氏;支持司马道子能获得朝廷正统名分,又恐北府兵将领不服。此时,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派人游说刘牢之:王恭事成之后,必以将军为台鼎;若败,将军何颜见江东父老?不如反戈一击,朝廷当以王恭之位相授。

刘牢之还是选择了背叛,在竹里(今江苏句容)突然倒戈,率军突袭王恭大营。王恭猝不及防,兵败被杀。

后来东晋朝廷因桓玄叛乱下诏讨伐。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晋廷下诏讨伐桓玄。刘牢之因为桓玄从小享有英名,如今又凭仗江南之众,担心无法制伏他,又考虑到消灭桓玄之后功盖天下,司马元显一定不会容忍自己,于是犹豫不决,不得已才率北府文武将士进驻洌洲。

桓玄派何穆劝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刘牢之自以为手握重兵,才能智谋足以统辖江南大地。当时谯王司马尚之已被桓玄打败,使得士气低落,军心沮丧,于是刘牢之接受何穆的劝说,派遣使者与桓玄联络。

刘裕听说刘牢之欲投靠桓玄连同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等将领劝说。认为桓玄志大才疏,没有处理与世家混战,门阀争权的能力。且这人也是不能容有能力的下属胸怀。投桓玄是自投死路。刘牢之一概不听,下令儿子刘敬宣投降桓玄。

桓玄进建康掌控晋庭扫除反对势力后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大将军,会稽太守,调离京口。又任命桓修担任徐州刺史加抚军将军坐镇北府,而出任桓修的中兵参军的刘裕则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桓玄控制北府军后立即展开清洗,诛杀高素、竺谦之、刘袭等将领,又命归降的孙无终镇压刘敬宣,彻底分裂北府军。刘牢之的北府旧将如高素、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刘季武、孙无终等人被杀,刘袭兄冀州刺史刘轨及宁朔将军高雅之,刘牢之子刘敬宣投奔冉魏。

刘牢之暗中联络刘裕等北府军将领准备孤注一掷与桓玄拼命时。

刘裕回答道:将军拥有几万精兵时,对桓玄望风而降。如今桓玄上控朝野、下掌雄兵,其威名正在鼎盛之时,形势人心皆对您不利,恐怕广陵也不是轻易到得了的,何况举兵讨伐呢?此情此景,我刘裕只有脱下军服,回京口老家罢了!当刘牢之试图召集部下商议讨伐桓玄时,参军刘袭直言不讳地说: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恭,近日反司马元显,今复反桓玄,一人三反,何以自立!说完,刘袭起身扬长而去,其他与会人员一见,连话也不说,就跟在刘袭的后面,全部逃散。最后手伸向半空,感受到了众叛亲离、无力回天的悲凉,天下哪里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处呢?刘牢之想,一定是刘袭截杀了他,向桓玄邀功请赏去了,于是万念俱灰的他上吊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