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结束了。
崇祯如愿以偿见到了前世知晓的历史名人,不认识的那六千多进士、学士也没关系,但凡往后干出成绩,迟早都会认识。
这批丁丑科全都将集中培训三个月,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植入与天子同步的超前理念,之后放在最适合的位置。
崇祯于太极殿勉励一番各科前二十,给他们打了很多气,描述了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美好愿景,听得精英们热血沸腾。
......
春闱忙过了,接着另一件大事关乎大明走向。
三月初十,首届明镜台会议于大明会堂召开。
参会人数超过600人,除了京师入选的大员外,还有部分布政使司及直属府高官,府县官员、以及推选出来的知名人士、行业翘楚。
这届会议筹备许久,涉及问题方方面面,若非事关重大,说不定崇祯已经拍屁股出去浪了。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庄严的军乐声中,崇祯身着崭新龙袍,出现于会堂主席台。
能参加这次会议的哪怕曾经一介布衣,入选明镜台代表便自动享受正三品礼遇规格,不存在乡间草民一说了。
“众卿免礼,赐坐!”
“谢陛下!”
每个代表桌上都放着几份厚薄不一的文书,某某布政司或直属府的座牌放于第一排,还给每人配上一壶茶,充分体现人性化。
“诸位!”
钱龙锡走向发言席,担任会议主持。
台上桌子有些特别,一铜皮物体矗于上方,人站上去刚好正对口子,无限接近后世扩音筒。
区别的地方在于非电子产品,样子也有些许差异,乃科学院多次改良而成,在全场安静状态下只要发言者敞开嗓门,能基本满足听众所需。
“本官担任会议司仪,按明镜台会议流程,本次会议共计召开十五天,本官宣布,大明明镜台今日正式成立!”
“哗啦啦......”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拥有官身的人心潮起伏,这可比过去御史言官们瞎逼逼正规多了。
以往不少人认为,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拒绝谏言,碍于他的文治武功不敢多说。
自朝廷下发文书,朝廷拟成立明镜台并公布相应职能起,众人才明白天子不但会让大家说,还要拉更多人参与。
尤其是让每个人都准备提案供朝廷参考,这才叫真正的虚心纳谏,胜过任何历代明君。
而来自民间的群体呢,则更显兴奋异常。
从一介草民到参加如此高规格会议,竟然有向朝廷献计献策的资格与机会,天子还亲临现场,这可是从未想象过的殊荣啊。
“全体起立,奏国歌!”
厅堂一角军乐队奏响交响乐,曲调激情且澎湃。
以传统乐器形成的旋律,一点都不亚于后世西洋乐器,相反还多出不少特殊韵味。
真得感谢后世伟大的聂姓和田姓音乐家,旋律不需任何调整,作词稍作改动即可。
崇祯大声吟唱起来,军中人士及熟悉此歌的人无不跟着吟唱,凡参会者深受感染。
这首歌崇祯把她起名为《大明凯歌》,一并写进了宪法。
此歌过去仅在军中使用,即日起将用于若干场合,未来普及到人人会唱,势必凝聚成大明一股特有的家国情怀。
“坐下!”
稍作停顿,钱龙锡声如洪钟。
通过大明版扩音器放大,每一个区域都能听到所述内容,会议效率大大提高。
“稍后由太傅、内阁首辅孙承宗作朝廷工作报告,颁布大明百年规划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内容均在诸位所持册子中。
明日起以各布政使司、直属府为单位分开讨论,并收集各代表向朝廷之建言,大会将形成纪要供各位代表深入探讨!
最后两日进入人事及拟定事项投票环节,
又是一阵掌声,司礼人员搬来一副腿脚略高的椅子,大明首辅作起了工作报告。
就如今大明而言,所谓工作报告还显得超前且新鲜。
崇祯哪管那么多,只要长期持续注入,新事物新东西慢慢也就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