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大明1635 > 第15章 父子双魁

第15章 父子双魁(1 / 2)

七日后。

以刘宗周为首的阅卷委员会、以卢象升为首的武试监考小组臣子进入东暖阁。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赐坐!”

“谢陛下!”

君臣礼仪例行完,刘宗周作揖道:

“启禀陛下,现各科试卷均已批阅完毕,结合军委所列之武试成绩,此次六科共取贡士1300名,学士6083名!

其中文学、医学、农学、工科、天文地理五科贡士800名,学士2208名。

兵科贡士300名,学士3875名,此乃各科前二十名名册,请陛下过目!”

“呈上来!”

王承恩连忙上前将册子接过,双手呈给崇祯。

拿起贡士名册,崇祯认真看了起来。

这份名册很详尽,列出了各科考生的科别、出生年月、贯籍、原有功名、成绩等信息。

本次皆为新规矩,名册里都是一甲的候选人,也不再单单产生三个人了,而是将有六名状元、六名榜眼,六个探花郎。

按旧的科举制,阅卷完毕后会先张榜公布贡士名单。

之后再选出黄道吉日,让中榜者入宫进行殿试,角逐出第一、二、三甲进士。

崇祯的新政可没有管这些,尽量简化提高效率,直接把靠前者给他看,定了后再统一公布。

殿试流程也不要了,变成日后集中召见各科前二十。

这回五科除了贡士,还另取学士两千多名,皆由专业阅卷官考评得出结果。

而兵科这一科最为特别,无一人落榜,凡应试者最差都是学士,以致学士达到近4000人,为崇祯开的特例。

倘若报考者提前知道会如此,说不定报兵科的人将更多。

当然,崇祯并非一拍脑门,兵科无论贡士还是学士,都将去基层当兵历练。

这等同招纳新兵,区别在于文化程度更高,若不吃点苦感受基层,那才叫没用的纸上谈兵。

崇祯按捺住心中那份微微激动,快速浏览所列姓名,出现了很多他知晓的人名。

文学科刘同升、陈之遽、赵世春三人,为原有历史上丁丑春闱一甲进士。

其余各科如方以智、徐弘祖、李信、阎应元、张煌言等都是历史名人,崇祯自然清楚。

所录之人既有预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至于其它陌生者就不了解了。

一刻多钟后,崇祯开口:

“朕看各科都已排出名次,卿等说说靠前之人有哪些长处吧,先说文学科!”

“回陛下,刘同升、陈之遽、赵世春三人成绩最高,其文章也各有千秋,文笔功夫很深。

然其部分论调臣等以为略微空洞,想必乃眼界所致,仅为鹤立鸡群而已。”

刘宗周说的是实话,四书五经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再需要格式化八股文,是否与现行大环境贴切,很容易一目了然。

“你的意思是,此三人并不十分接地气?”

“回陛下,正是!”

点了点头,崇祯没再说什么。

看年龄三人都偏年轻,就像后世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那样,对所涉领域有相应知识储备,但尚未经历社会摔打。

抬手示意刘宗周,刘宗周接着道:

“臣对该科前二十名卷子均详细查看,一个叫徐寄的举子文章更有见地。

然该生或许过于大胆,故经臣等经过多次会商,其总成绩定在了第一十九名!”

“哦?说来听听。”

“是!”

“陛下,此人乃常州府江阴县人,父子二人一道进京赶考,此事已在考生中广为流传。

其父徐弘祖所报为天文地理科,更偏向于地理,成绩无比优秀,已列为该科第一!”

“徐弘祖,徐霞客?”

“正是!”

“二人乃父子?”

“正是!”

呵呵,崇祯心头一喜。

去年在酒肆里听于奕正提及徐霞客,回宫后便写了封手谕给陈洪谧,让他跑一趟江阴,看这人有没有在家,如果在就让陈洪谧劝说其参加今年会试。

原本下一道圣旨便可让徐霞客进京做官,联想到那人应该快五十了,家境也不差。

而且放荡不羁的人一般都挺有个性,最好通过自己努力考入官场,如此似乎更妥。

后来陈洪谧上奏,徐霞客正准备过些时日又要远行,多番交流后愿意入京考试。

而父子同考的事儿李若链也向他禀报过,只是还不知晓徐霞客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抿了口茶,崇祯道:

“你继续说徐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