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1187章 阳谋之始与格物小试

第1187章 阳谋之始与格物小试(1 / 2)

徐老等人谋划的“阳谋”,如同早春的寒风,悄无声息地吹入了看似平静的朝堂。

数日之后,一份由十余名翰林院学士、御史台清流御史联名上奏的《崇正学疏》,便被郑重其事地呈送到了李云轩的御案前。

奏疏辞藻华丽,引经据典,通篇未提叶明之名,亦未直接指摘任何一项新政,而是高屋建瓴,大谈“国之根本,在人心教化;政之得失,在道德文章”。

文中忧心忡忡地指出,近来朝野上下,似乎过于推崇“匠作之术”、“计算之巧”,长此以往,恐使士子“舍本逐末,荒废经义”,使民风“趋于功利,淡泊仁义”,若根基动摇,则“虽有坚船利炮,亦难保国祚绵长”。

最后,恳请陛下“崇正学,明教化”,使天下士民知所向方。

这份奏疏,立意高远,站在了道德和传统的制高点上,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试图将叶明所推行的一切变革,都笼罩在“败坏风气”、“动摇国本”的阴影之下。

朝会之上,当这份奏疏被当众宣读后,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本就对新政心存疑虑或利益受损者,虽未明言附和,但眼神中却流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就连一些中立官员,也觉得奏疏所言,并非全无道理。

李云轩端坐龙椅,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他目光扫过下方垂首肃立的叶明,缓缓开口:“众卿所虑,朕已知之。崇正学,明教化,确是国本。然,”

他话锋一转,“强国富民,亦需实干之才。算学、工造,乃至军器之利,关乎国计民生,边防安危,岂可因噎废食,一概以‘奇技’斥之?”

他没有否定奏疏,也没有完全支持叶明,而是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为政之道,在于兼收并蓄,择善而从。经义教化不可偏废,实务之才亦不可缺。二者当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方是长治久安之策。”

皇帝的表态,暂时压制了朝堂上即将兴起的争论,但也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对新政的质疑,已经摆上了台面,并且以一种难以直接驳斥的方式存在着。

叶明出列,神色坦然:“陛下圣明。臣以为,经义明理,实学致用,本为一体。知而不行,是为空谈;行而不知,易入歧途。”

“工坊所研,新军所练,皆是为了保境安民,强盛国家,使圣人之教化,能行于安定富足之土,而非颠沛流离之境。若因研习实学便会导致人心不古,那岂非是说,我大庆士民之心,竟如此脆弱不堪?”

他这番话,将实学拔高到了“保境安民”、护卫“圣教”的高度,巧妙地回应了那份奏疏的指责。朝堂之上,无人能公然反驳“保境安民”的重要性。

然而,叶明心中清楚,这种基于道德层面的质疑,最为麻烦。它无法用数据或事实彻底驳倒,却能像慢性毒药般,不断侵蚀新政的正当性,影响人心向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