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毕业季。
6月18日,江东省工业大学召开了“学科专业暨学院调整工作优化部署会议”、为调整后新成立的三大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实施高校优化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大遵循“三个面向、三个优化、三个融合”的战略指导方针,对部分学科专业进行调整。
新成立自动化学院、集成电子与软件工程学院、光电通讯与照明工程学院。
会议宣布了新成立的三大院系干部任命决定。
董院士任集成电子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长光所冯院士任光电通讯与照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年轻的李云溪副教授任集成电子与软件工程工程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工业大校团委书记。
会议还宣布了其他事宜:
工业大今后的发展,将从学术性院校向科研型院校转变,进一步加大校企产学研融合力度。
从今年起,工业大将不再主动参与QS大学排名体系,针对留学生的补贴政策全面收缩。
学校正式启动“双聘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聘请一名教授或研究人员来同时服务于学校和企业。在这种模式下,学校老师可以到企业任职,企业人员也可以到学校任职。
尝试引入“双元制”教学模式:即2+2模式,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两个月,然后回学校理论授课两个月,如此轮换,周而复始;
因为这个制度是试行,所以只针对大三及以上学生开放,学生需个人提交申请,由接收企业进行面试方可通过,成绩差的就不要考虑了;
在实习和工作期间,企业会支付学生一定的工资,企业给学生的表现评分也会记入学分。
与量子光学公司、长光所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与曙光电子、青州科技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这次会议的信息量巨大,几乎每一条内容都意味着重大变革。
饶大强及其领导班子,在跟曙光电子的合作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最大的矛盾是:本校的学术型教授,跟不上企业快节奏的科研模式。
某某教授理论很扎实,上课都不用带课本,论文写了一篇又一篇。
但在承接企业项目的时候,却连一些基本的软件都用不利索,对实际研发中出现的超出理论范畴的问题,束手无策,但又端着架子、拉不下脸皮去请教年轻人。
导致项目进度慢,还容易被扣上有名无实的帽子。
而曙光电子的科研进度又快,你干不了就让别人干!
饶大强这次也是痛下决心,让工业大全面转型,以适应快节奏的企业发展需求。
如果曙光电子跑去跟其他高校合作,项目资金被别人拿走,那不就等于让到嘴的鸭子跑了嘛,丢不丢人?
会议也强调了工业大未来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方向:数字电路、集成电子、软件信息、光学领域、LED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