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脖子这里......”经验丰富的牧民指着羊颈下方:“这里开口最小,然后,看能不能像扒兔子皮一样,慢慢往下捋?”
“可以试试!”
说干就干!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选定羊的颈部,精准地切开一个环状的口子,只切透皮层,尽量不伤及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手感和力道的技术活。
然后,最关键的一步来了。
他们用特制的小刀,一点一点地将羊皮和皮下组织分离开。
动作极其缓慢,极其小心。
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就像在剥一件极其珍贵而脆弱的衣物。
力气用大了,皮会撕裂。
力气用小了,皮肉粘连,难以分离。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
连吕布、张飞这些见惯了沙场血腥的猛将,此刻也看得目不转睛。
“慢点......再慢点......”
“这边,这边用点力......”
“小心那块膜!”
终于,经过一番艰难的操作,随着“嗞啦”一声轻响,整张羊皮,带着淋漓的血迹和脂肪,被完整地从羊身上褪了下来!
虽然过程笨拙,耗时良久,而且羊皮上还带着不少残留的碎肉和脂肪,但它确实是完整的!
“成功了!”
“剥下来了!是完整的!”
人群中爆发出兴奋的欢呼声!
这个成功,像是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所有牧民的心中。
有了第一个成功的案例,后面的就好办了。
牧民们纷纷效仿,互相交流着经验和技巧。
“刀口要浅,要快!”
“分离的时候,用拳头慢慢往下顶,比用手指抠更均匀!”
“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拉皮,一个人往下推肉!”
失败的次数逐渐减少,成功的速度越来越快。
河岸边,一张张完整的、血淋淋的羊皮被摊开,虽然样子有些骇人,却代表着希望。
他们,找到了方法!找到了从牛羊颈部开口,完整剥下整张皮的诀窍!
完整的羊皮剥下来,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是繁琐而细致的后处理工作。
刮油、去脂。
牧民们用钝刀或者特制的刮板,仔细地刮掉皮板内侧残留的脂肪和肉糜。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活计,刮得太狠会伤到皮板,刮得不干净,则容易腐烂发臭,影响皮革的韧性。
脱毛。
刮干净油脂后,羊皮被浸泡在混合了草木灰或其他碱性物质的水中。
几天后,羊毛开始松动,再用手或者工具将其搓掉、刮掉。
这个过程气味难闻,但必不可少。
光秃秃的皮板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
浸泡、晾晒。
脱毛后的羊皮,需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去除残留的碱液和污物。
然后,将其撑开,或者钉在简易的木架上,或者直接摊在铺了干草的地面上,置于通风处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