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万历三十年 5(2 / 2)

想啊想。

想啊想。

想到了很多答案,却总感觉有点不对。

他不禁深深地怀念起一个人。

他的老师,前首辅申时行。

自申时行荣归乃至病逝后,朱常澍便感觉自己在朝堂中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引路人和可以倾吐心声的长辈。

魏忠贤等人固然能帮他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打探消息,揣摩圣意,但那终究是“小道”,是权术的补充,无法在军国大事的根本决策上给他指引。

更无法替代申时行那种深厚阅历给太子带来的的辅佐……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万历二十八年,申时行病重,已然告老还乡多时。

朱翊钧特旨,命皇太子朱常澍代表皇帝,亲赴申府探视。

在申家那间充满书卷气的卧房里,昔日权倾朝野的首辅已是风烛残年,形容枯槁。

见到太子亲至,申时行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被朱常澍急忙按住。

“老师……”朱常澍握着申时行干瘦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申时行屏退了左右侍从,室内只剩下师徒二人。

他浑浊的眼睛看着自己一手教导长大的学生,如今的帝国储君,用尽力气,一字一句地叮嘱:“殿下……老臣……时日无多矣。有些话,不得不讲……”

“陛下……天纵英武,乾坤独断,其心思如渊如海,非常人可测。殿下身为储贰,当……当以恭顺孝谨为本,勤学政务,体察民情……然,切记,切记……陛下之威,不容丝毫冒犯,陛下之权,不容半分觊觎。”

他喘了口气,继续艰难地说道:“于朝臣,当示以宽仁,观其才能,察其心性……但不可过于倚重任何一方,需知……平衡之道,乃帝王心术。凡事……多思,多察,少言,慎行……尤其在陛

“老臣……辅佐陛下多年,深知……陛下乃不世出之雄主。殿下……只需谨守臣子、人子本分,兢兢业业,磨砺自身……待时而动,则……国本无忧,天下幸甚……”

这番话,是申时行用尽一生政治智慧凝结出的肺腑之言,充满了对学生的爱护与对帝国未来的担忧。

他是在告诫太子,在这样一位强势、精明且复杂的父亲兼君主手下,如何自处,如何等待。

不久后,申时行溘然长逝。

朱翊钧闻讯,表现出极大的哀痛,追赠太师,谥号“文定”,并给予了极高的哀荣,甚至允许太子服素以示哀悼。

这一切,都彰显了皇帝对这位老臣的最终肯定与“恩宠”。

然而,恩宠是给逝去的人的。

对于太子而言,失去申时行,意味着在波谲云诡的朝局和深不可测的君父面前,他失去了最可靠的舵手……

从回忆中挣脱出来,朱常澍已然回到了东宫。

熟悉的殿宇依旧肃穆华丽,但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独自坐在书案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反复咀嚼着父皇今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以及老师申时行临终前的谆谆告……

前路漫漫,君心难测。

在外人看来,他是大明朝地位最为稳固的皇太子,可在他自己看来,未来的路,仍需如履薄冰,步步谨慎……

当年汉武帝的太子,位置比他还要稳固不少呢。

正在朱常澍想事情的时候,一道温柔的女声传来:“太子,您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