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隆万盛世 > 第1511章 1601卜加劳铸炮厂

第1511章 1601卜加劳铸炮厂(1 / 2)

有些出乎意料,万历皇帝居然把举荐的三人都准许入阁办差,晋东阁大学士。

魏广德微微发呆,但片刻后就回过神来,和那太监聊起这份奏疏。

“早上我入监办差,张公公就已经到了,拿给我这份奏疏,让给首辅大人送来。”

那太监说道,“至于皇爷什么时候批的,杂家还真不知道,张公公也没多说。”

打听不到细节,魏广德也就不再询问。

这个事儿,还是只能让陈矩帮忙问问。

按理说,内阁并没有表达要增补那么多人的意思,那必然就是出自陛下的考量。

为什么让陛下如此做?

魏广德很是纳闷,所以要尽力搞清楚。

等送走那太监,魏广德这才回到书案前,提笔开始拟旨。

这类旨意都很简单,不会用词丽华藻的语言先褒扬再升官,一般就是平铺直叙,升某人为什么什么,所以魏广德直接就把旨意拟好。

“老爷,申阁老过来了。”

就在这时,芦布进来站在门口,躬身对他说道。

“快请。”

魏广德不意外申时行到来,他在内阁的眼线肯定已经把司礼监太监过来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过来问问也是正常。

“首辅大人,我进来就听门口的中书说宫里来人了?”

申时行在魏广德面前知道绕七绕八没意思,都是场面人,说话喜欢直接点。

云山雾罩的对话,那是在外面,对外人的言语。

“你看看吧,这是我草拟的三道旨意。”

魏广德笑笑,直接指着书案上正在晾干的宣纸说道。

“三道旨意?”

申时行一听就是心里一惊,随即快步走过去,一眼看到那三道旨意。

毫无疑问,余有丁、许国和王家屏同时入阁,晋东阁大学士,同时三人也都分别挂上了礼部和吏部的尚书衔。

“陛下此举,出人意料啊。”

申时行呆愣片刻,才终于冒出一句感慨。

“是啊,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之后内阁事务可以少一大堆。”

魏广德笑道,随即对着外面喊道:“芦布,进来。”

芦布听到喊声,马上进入值房。

“把这三份旨意送到司礼监,我已经签名。”

既然皇帝定下来,多三个人分担内阁事务也是好事儿,魏广德也就不拖拉了。

按说这样的旨意,其实拖到明天递过去也没什么。

“对了,张阁老那边,听说后天他就要返回山西。”

申时行这时候开口说道。

“嗯,那边递话过来了,晚些时候我入宫一趟,那天我们都去送送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正该如此。”

申时行笑着点头。

芦布拿着魏广德草拟的旨意快步出去,消息很快就在内阁传开,然后快速扩散出去。

内阁,无疑成为这次旨意的第一个泄露消息的地方,司礼监那边还没开始办差,张宏就把朱批的奏疏安排人送来了,司礼监里许多太监还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事儿。

三人同时入阁,这是多少年没有发生过的事儿了,就算是隆庆年间,大约也是一年一位或者增补的方式增加阁老,最多同时入阁办差的人也不过四人。

就在这条消息在京城快速传播的时候,大同总督府里,一身疲惫的郑洛、黄台吉和三娘子终于打开了正堂大门。

顺义王和忠顺夫人过了得胜堡,连夜赶到大同府求见郑洛。

郑洛已经知道消息,放行手令还是他下达的,所以早就准备好食宿。

只不过蒙古这次或许灾祸确实严重,老迈的黄台吉已经来不及休息就求见郑洛,开始直接谈判。

虽然谈判过程中多次闹得剑拔弩张,不过有三娘子从中调和,最后终于还是大致达成一致。

大同长城外,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蒙古部族,其中七个已经接近断粮,需要立即获得朝廷的粮食援助。

郑洛答应紧急从大同调拨一批粮食过去接济,之后他们就要和另外五个部族一起东移到密云长城附近,接受大明的粮食赈济,同时也在那里登记造册,领取户贴。

而剩余继续留在大同城墙外的蒙古部族,也要逐一开始清点人口,登记造册后领取户贴。

以后蒙古各部若要请求朝廷的援助,以户贴为依据,按人头施以赈济,而不再说由各部首领说有多少人,要多少物资就给与多少援助。

朝廷对草原灾荒时,会计算人口需求,按照结果予以发放。

毫无疑问,这样做对文管系统是有利的,因为这类援助过了他们的手,就算是给蒙古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扒下一层皮。

“王爷和王妃操劳一夜,现在还是先住下休息,本官这就把商议结果火速上报朝廷。”

郑洛站在正堂门口,对黄台吉和三娘子拱手道,“别院已经安排好,请王爷、王妃移步前往休息。”

“有劳郑大人。”

三娘子向郑洛行礼说道,而黄台吉只是微微点点头,他这会儿也累得不行,如果不是真火烧眉毛,他也不会如此勤快。

那几个即将断粮的部落里,已经有祸事酝酿,那就是他们打算抢周围部族的粮食。

为此,黄台吉临行前还不得不安排人给那几个部族送去一点粮食,让他们先解燃眉之急,然后等候他从大同带回来的消息。

可以说,他也被逼到绝路上了。

至于其他貌似还有粮食的部族,其实储备的那点物资,也只够耗用一个月,即便减少供应粮,最多撑两月。

至于南下大明,这气候真不是打仗的时节。

而且,黄台吉心里多少对大明的犀利火器还是有点畏惧的。

他已经清醒的认识的,现在已经不是蒙古人靠着弓马娴熟就能掌控一切的时代了。

光是这次进入明境,在得胜堡城头上看到的黑洞洞的炮管,黄台吉不确定需要费多少人命才能那城关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