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隆万盛世 > 第1510章 1600增补三人

第1510章 1600增补三人(1 / 2)

大明,京师。

随着对壕镜的旨意明旨下发,京城的许多百姓第一次知道大明居然还有块土地被地方官员擅自租给外邦之人,对方还建立的自己的管理机构,修建了炮台,如同法外之地。

市井坊间对于南方的壕镜议论纷纷之时,京城官场的视线却全部都看向西北的大同。

没有不透风的墙,早前大同的急报已经悄然传开,北地雪灾,连习惯了苦寒气候的蒙古人都被冻得受不了。

即使相隔甚远,可四九城依旧能够感受到那一丝严寒。

“首辅大人,宫里还没有消息吗?”

内阁魏广德值房,散衙前例行会议开始,申时行就问起之前召集的阁议,推举入阁人选。

不过昨日魏广德就把举荐名单递上去,可都两天了,乾清宫里依旧没有传出万历皇帝选定人选的旨意。

“没有,应该还在斟酌吧。”

魏广德苦笑道,这两天万历皇帝也没有召见他,或许是因为没什么重要的奏疏递过来。

至于早前的倭国,万历皇帝最近似乎都选择了放手,不再紧盯着不放。

这样的心态,其实才是处理国家大事时应有的态度。

里,那一切都得淡然处之,这不仅是表现上位者对的解决办法。

名单,就是魏广德心仪的三个名字,只是万历皇帝会考虑这么久,是他没想到的。

不过,也因此,魏广德有了猜测,那就是或许这次万历皇帝那里考虑的不是简单的增补一个阁臣。

大明的内阁,一直没有明确的定额,不是说四殿二阁的大学士头衔就认为内阁只能最多六人协助处理政务。

实际上,每一处殿阁大学士都可以有多人同时担任。

最初入阁之阁臣,多是从东阁大学士开始,随着功劳和资历的提高,殿阁也会逐渐上升。

但是,殿阁和在内阁里的地位并没有固定的匹配。

也是因此,皇帝要往内阁塞几个人都可以。

在大明朝,内阁人数多在三人到七人之间,两人内阁都很少见,多现于阁臣增补的间隙。

所以,现在内阁只有魏广德和申时行,只是权宜之计,绝对不是正常情况。

当然,七人其实也不是上限,大明内阁阁臣最多的时候,曾经出现同时有十名阁臣在内阁办差的情况。

这就是在天启年间,天启三年,当时内阁原有叶向高等六人,又新增了顾秉谦等四人,导致“直房几不容坐”。

当然,在当时实际在阁办差的只有九人,还有一位阁臣出镇,他就是孙承宗。

“或许,陛下是在考虑多增补一些,毕竟之前你我和子维三人供职文渊阁,太过忙碌。”

魏广德开口提示道。

申时行闻言微愣,他也没想到这点。

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走了一个张四维,内阁就增补一个阁臣入阁办差。

至于突然增加阁臣,那往往是皇帝要酬功而增加阁臣数量。

人太多,其实很容易在内阁形成意见不统一,内部斗争,阁臣看待问题的想法是不同的,由此引发内阁动荡。

这里面,其实主要还是考验万历皇帝的政治敏锐度。

朝堂上,可以引入不同党派的官员,但是在内阁里,最好还是精简,主要党派各有一个代表即可。

这也是大部分时间里,明朝内阁都只设三人的原因。

人员简单,不容易爆发激烈冲突。

“好了,这是自有陛下定夺,你我等待旨意就好,今日处理的奏疏,可有什么值得商议的?”

魏广德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深究,就算要也不是这个地方,这个时间点。

于是,他和申时行之间的内阁例会,很快就被拉回正轨。

而在乾清宫里,面对九卿会议最后递交上来的名单,万历皇帝也有些头疼。

余有丁、许国和王家屏三个人,其中万历皇帝其实最想点的是许国,因为他在当初曾经公开站在张居正的对立面,虽然没有力挺赵用贤等人,但确实是当时少数敢公开表达对他们同情的官员之一。

安排一个和张居正不对付的人入阁,符合万历皇帝的心意。

不过,余有丁和王家屏这两个人,其中余有丁入阁,似乎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

从举荐奏疏的排位上就可以看出,魏广德把他列在第一位。

否定余有丁,多少会让内阁和朝堂重臣产生不满情绪。

这种情绪不会表达出来,担心会在内心扎下一根刺。

万历皇帝其实很敏感,或许是因为腿疾,所以他能关注到许多人注意不到的小事。

至于王家屏,显然这个人不是张四维要推的人,而是魏广德要推的,他的学生。

大明历朝内阁首辅,为了稳定内阁,都会把自己人往内阁推荐,最起码是他认为对他有用的人。

所以,万历皇帝对魏广德当初推荐申时行,现在推荐王家屏并不反感,反而有些开心。

因为这说明,魏广德和申时行之间的亲密关系,随着张居正和张四维的离开,他们之间的裂缝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首辅和次辅开始离心,这让万历皇帝感到欣喜。

不是他想让内阁混乱,而是若外朝一心一德,他这个皇帝反而就不安稳了。

余有丁到底是申时行那边的人,还是魏广德要拉进内阁的人?

就是因为此事,万历皇帝才一直没有打定主意,定下入阁人选。

而是安排张鲸在查余有丁,查他和申时行、魏广德之间的联系。

而此时京城一座隐秘的茶楼里,张鲸一身便服就坐在一间雅座里,对面一个恭敬讨好的站在对面,甚至都没敢坐下。

“这是我家老爷给厂公的礼物,还望厂公笑纳。”

一身精致长棉袍,腰间还挂着一块晶莹的玉佩,显然也不是不是寻常人家出身。

不过此时卑微的站在张鲸面前,一副献媚的样子,从话语里也能猜出,这是京城某家达官贵人府中的管家。

张鲸看着面前那张礼单,内心欢喜雀跃却表现出很淡定的样子,似乎并未把这些身外物看在眼里。

不过,眼神里的贪婪还是快要透过纸间溢出。

“你家老爷很敏感啊,怎么想到给杂家送礼,不应该是送给首辅、次辅大人吗,他们可是在九卿会议上力挺你家老爷的。”

张鲸强压着笑容,看向对面那人,说道。

“首辅、次辅大人是上官,我家老爷自然要听命从事。

不过朝廷,也不全是内阁说了算的,真正还得是公公身在的司礼监才是朝廷运转的核心”

在大明朝的中枢系统里,内阁和司礼监就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