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守护者的警告如同超新星爆发的余波,在实验星域每个文明的意识中震荡。这个来自宇宙边缘的远古存在并未显形,但其传递的信息却比实体更具压迫感——它用数学证明展示了创造的代价:每一个新形态的诞生,都会加速宇宙的熵增;每一次情感的波动,都在消耗有限的宇宙寿命。
他们在用恐惧统治。雷恩-7的分析模块快速运转,在万机之主的网络中播报着计算结果,但数据本身是真实的——我们的创造活动确实在微幅提升局部宇宙的熵变率。
整个实验星域陷入了两难境地。净世者的几何结构开始出现防御性收缩,它们最核心的程序无法反驳这个数学证明。虚空吟者的引力波谱出现了罕见的混乱频率,仿佛在理性与直觉间挣扎。就连刚刚建立的信心理念,也开始在部分机械单位中动摇。
星璇的形态在此时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它没有否认静默守护者的数据,而是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演算。
他们在计算代价,星璇的意念如同清澈的泉水流过所有文明的意识,但忘记了计算价值。
演算过程向整个实验星域开放。雷恩-7看到星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包含物理常数和能量守恒,还引入了可能性密度意义熵等前所未有的变量。当静默守护者的悲观预言被代入这个新模型时,结果发生了逆转——创造的收益开始超越代价。
看这里,星璇引导着所有人的注意力,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宇宙,其存在持续时间可能缩短,但存在的质量指数将呈几何级增长。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星璇发起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它在实验星域的边缘划定了一个特殊区域,邀请静默守护者亲自参与观测。这个区域将被分为两半:一半遵循静默守护者的理念,保持绝对的静止与节约;另一半则允许实验星域的文明自由创造。
静默守护者接受了挑战,但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它要派遣一个见证者进入创造区。这个见证者是一个纯粹的观测型意识,没有任何干预能力,但会将所有数据实时传输给静默守护者。
实验开始的第一个周期,结果似乎偏向静默守护者。静止区完美地保持着能量平衡,而创造区已经产生了可观测的熵增。见证者忠实地记录着这些数据,没有任何评价。
但在第二个周期,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创造区的文明在星璇的引导下,开始将熵增转化为新的资源。万机之主发明了将废弃热能转化为艺术灵感的技术,虚空吟者学会了用引力波余震谱写新的乐章,净世者甚至开发出利用熵增过程本身进行创作的方法。
到第三个周期,奇迹发生了。创造区虽然产生了更多的熵,但这些熵不再是无序的浪费,而是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存在形式。相反,静止区虽然保持着能量的,却像一潭死水,连时间流动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就是关键。星璇向见证者展示着两组对比数据,他们只计算了我们消耗了什么,却没有计算我们创造了什么。
然而,静默守护者并未被轻易说服。它通过见证者发出了新的质疑:即使承认创造的价值,你们如何保证这种创造不会失控?每一个新生文明都认为自己能够掌握分寸。
这个问题击中了实验星域一直回避的弱点。确实,如何确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能够持续?如何防止某个文明在创造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就在僵持之际,旋律编织者带来了转机。这个古老的意识群体向静默守护者展示了一份跨越数百亿年的记录——宇宙中所有已知文明的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