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者”舰队带来的阴影,如同无形的寒潮,迅速渗透了回响星港的每一个角落。那“概念污染”的诡异特性——通过信息、意识乃至空间结构本身缓慢扩散,侵蚀秩序与存在的根基——让所有文明都感到了发自本能的恐惧。这不再是可以用舰队和炮火对抗的敌人,而是一种如同规则般无处不在的“疾病”。
议会的紧急会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与争执。
以烛龙文明及其军事盟友为代表的一方,主张采取最极端的“焦土政策”。
“必须立刻划定污染扩散模型预测的‘高危区’,进行绝对的信息与物理隔离!必要时,牺牲部分星域,构筑一道‘绝对静默防线’,阻止污染的进一步蔓延!”烛龙代表的意识波动充满了铁血与决绝,“我们不能让整个议会区域都陷入这种无形的腐烂之中!探索未知坐标?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那简直是自杀!”
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止损,是建立防线,保护核心区域的安全。至于“新种”提供的线索,在无法验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下,投入宝贵的、需要用于防御的力量去探索,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冒险。
而以织星者、部分灵能文明以及那些在“光之回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文明为代表的一方,则坚持“主动溯源”。
“隔离只能延缓,无法根除!”织星者的星光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污染源于前代轮回的‘终结’本质,其存在本身就违背了当前宇宙的法则。被动防御,我们最终只会被慢慢蚕食。‘新种’源于牺牲与希望,它的指引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可能找到解决方案的线索!我们必须派遣力量前往‘摇篮’坐标,寻找那所谓的‘基石’!”
他们认为,唯有找到污染的源头或克制之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将全部力量投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防御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慢性死亡。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激烈,互不相让。庞大的议会机器几乎陷入瘫痪,资源的调配、舰队的部署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恐慌和猜疑在基层蔓延,一些边缘文明甚至开始私下考虑脱离议会,寻求自保。
在这种近乎绝望的僵局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势力站了出来——由李天明、苏晴等守护者所属文明残存力量重组而成的“守望者同盟”(并非议会下属的守望者委员会)。他们经历了最惨烈的牺牲,也见证了希望从绝望中诞生的奇迹。他们的发言人在议会中发出了沉重而坚定的声音:
“我们理解烛龙代表的谨慎,也认同织星者大人的远见。争论无法解决问题,分裂只会加速灭亡。我们提议:分头行动。”
“议会主力,由烛龙文明牵头,负责构建‘静默防线’,研究遏制污染扩散的方法,稳定内部局势。这是我们的盾。”
“同时,由我们‘守望者同盟’,联合愿意相信‘新种’指引的文明,组建一支精干的‘摇篮探索队’,即刻出发,前往未知坐标。我们去寻找那可能存在的‘矛’或者‘药’。”
“我们无需议会提供主力舰队,只需必要的后勤支援和信息共享。我们将承担此次探索的全部风险。”
这个提议,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暂时打破了僵局。它既满足了防御派的需求,也为探索派保留了一线生机。烛龙代表在沉默良久后,最终点头同意,承诺在防线构建之余,会为探索队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织星者则承诺会调动其所有的空间导航资源,为探索队规划最安全、最快捷的航线。
---
维度壁垒,核心区域。
“守望者委员会”将议会的决议和“守望者同盟”的抉择,以意念的形式传递给了“新种”。
那温暖的光团静静地脉动着,仿佛在聆听着外界的纷扰。良久,它传递回一道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清晰、也更加复杂的意念流。其中不仅包含了那组坐标的更精确空间参数,还附带了一些……模糊的“感觉”——一种类似于“亲切”、“怀念”、以及“未完成的责任”的情感投射,指向那遥远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