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得对。”江辰肯定道,“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处理。你继续正常工作,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档案管理工作很细致,也很关键,谢谢你这么负责任。”
老周似乎松了口气,连连点头:“哎,好,江主任,那我先回去了。”
送走老周,江辰独自在办公室里踱步。这个“插曲”看似偶然,却尖锐地指向了安全监管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信息失真。清源市的“五星评级”是形式主义,而青峰岭隧道项目可能存在的“报喜不报忧”,则是更隐蔽、也更危险的弄虚作假。它说明,仅仅提出要求、加强检查,甚至搞各种“创新”评比,如果不能解决信息真实性问题,所有的监管都可能建立在流沙之上。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委里一位分管工交、作风严谨、值得信任的副主任老刘的线路。
“老刘,现在方便吗?有点急事,麻烦你过来一下。”
几分钟后,刘副主任推门进来。江辰没有寒暄,直接把老周反映的情况和那些材料递给他。
老刘看完,脸色也凝重起来:“这是……欺上瞒下啊!问题比我们想的可能更严重。这不是个案,估计有一定普遍性。。”
“是啊,”江辰点点头,“我们的监管,可能摸到的只是一层光滑的油漆,底下的锈迹被盖住了。老刘,你看怎么办?”
刘副主任沉吟片刻:“得查,但不能大张旗鼓地查,否则沉到项目一线,不看他们准备好的报表,就查最原始的记录:施工日志、监理日志、材料进场记录、监测数据原始台账。两对照,立马现原形。”
江辰表示同意:“和我想的一样。这件事,你亲自抓,要绝对可靠的人。不要通知项目所在地市发改委,以……就以调研新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名,你带一个小型专家组,明天就直接去青峰岭隧道项目部。到了之后,亮明身份,直接调阅所有原始记录,特别是与安全相关的。”
“好!我马上安排,挑两个信得过的隧道和安全专家。”刘副主任雷厉风行。
“注意方式方法,我们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是去整人的。但问题必须搞清楚,责任必须厘清。”江辰叮嘱道。
刘副主任离开后,江辰的心情并未轻松。这个意外的“插曲”,打乱了他原有的工作节奏,却也可能撕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它验证了他的担忧,也提供了将安全监管推向更深层次的契机。如何借助这个“插曲”,推动建立更有效、更抗干扰的信息反馈和核查机制,防止“底层失真”,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他预感到,青峰岭隧道项目,或许将成为检验他推动的这场“静悄悄变革”能否触及要害的关键一役。而这场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江辰办公室的灯,又亮到了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