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市调研带回的关于“五星评级”的思考,在江辰心里盘桓了几日。他让综合处梳理的情况还没报上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却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印证了他对政策执行可能“变味”的担忧。
周三上午,江辰正在与投资处研究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开工情况,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进来的是委里的一位老资科员,姓周,五十多岁,在基础产业处负责项目档案管理,平时沉默寡言,为人踏实。
“江主任,打扰您几分钟,有……有点情况想跟您反映一下。”老周站在门口,手里捏着个牛皮纸档案袋,神情有些局促。
江辰有些意外,还是温和地点点头:“老周啊,进来坐,什么事?”
老周小心地关上门,走到办公桌前,没坐,把手里的档案袋放在桌上:“江主任,这是……这是北山省宏远路桥公司承建的,‘青峰岭隧道’项目的部分施工日志和监理记录复印件。”
青峰岭隧道是省里一条在建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是安全监管的重点。江辰心头一紧,面上不动声色:“怎么了?这个项目有什么问题吗?”
老周搓了搓手,压低声音:“前段时间,不是要求加强安全档案管理嘛,处里安排我们对在建重大项目档案进行抽查。我抽到了这个项目……发现他们报上来的月度安全报表,还有几次专项检查的记录,跟实际的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对不上。”
“对不上?”江辰的眉头微微皱起。
“嗯,”老周点点头,从档案袋里抽出几份材料,指着上面的一些记录,“您看,比如,报表上说3月15号进行了全线边坡稳定专项检查,结论是‘无隐患’。但他们当天的施工日志里提到,进口段有局部渗水加剧,还安排了加强监测。监理日志里也有类似记录。可这些情况,在报上来的专项检查报告里只字未提。”
他又翻到另一处:“还有,4月2号,报表显示‘一切正常’。但施工日志记录那天因为爆破振动,有个别锚杆应力数据报警,虽然很快稳定了,但毕竟是个事件。这个也没在报表里体现。”
老周抬起头,看着江辰,眼神里有些忧虑:“江主任,我觉着……这不对劲。报表做得漂漂亮亮,全是‘符合要求’‘安全可控’,可底下的记录明明不是这么回事。这要不是我闲得慌去翻旧日志,根本发现不了。现在上面抓安全抓得紧,?”
江辰拿起那几份材料,仔细地对比看着。纸张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记录的内容确实存在明显的出入。报表语言规范、结论乐观;而施工和监理日志则朴实甚至琐碎,记录了具体的问题和应对。一种深深的寒意从他心底升起。老周发现的,可能不是个别现象。在“安全一票否决”的高压态势下,基层为了“过关”,可能正在系统性地过滤和美化信息,将小问题隐藏起来,制造一种“天下太平”的假象。这种掩盖,比公开的违规更可怕,它让风险在暗处积累。
“老周,你这个情况反映得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江辰放下材料,语气郑重,“材料先放我这儿。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就……就我自己。我没敢跟处里别人说,怕……”老周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