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嘶哑着嗓子,一条条指令清晰发出。同时,他通过卫星电话,向市里汇报灾情,请求支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协调武警、消防增援力量,并调拨救灾物资。
就在清源县上下全力抗击洪灾的同时,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奏”也随之而来。由于清源县北部山区与示范区接壤地带是此次暴雨的中心区域之一,上游来水凶猛,导致流经示范区的一段主要河道水位暴涨,堤防出现险情,对示范区部分低洼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建平紧急致电江辰。电话里,王建平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焦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埋怨:“江书记,你们上游的水量太大了!我们这边压力巨大,堤防都快顶不住了!能不能想想办法,在上游适当分洪或者加大下泄流量?”
这个问题极为棘手。清源县自身受灾严重,境内水库也处于高水位运行,保坝压力巨大。如果为了减轻下游压力而贸然加大下泄流量或选择地点分洪,可能会加剧清源县自身的灾情,甚至危及更多群众安全。但若置之不理,一旦示范区堤防决口,后果不堪设想,也将严重影响两地区域合作的大局。
这已不仅是自然灾害,更是一场涉及区域利益协调和重大决策的政治考验。
江辰握着卫星电话,站在风雨交加的指挥部外,眉头紧锁。他深知决策的重量。沉默片刻,他冷静地对王建平说:“王书记,情况我明白。清源县也面临巨大压力。请给我们一点时间,我立即组织水利专家会商,在确保我县重点区域安全和水库大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寻找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尽最大努力为下游分担压力。我们会及时通报情况。”
挂断电话,江辰立即召集县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的技术骨干和资深专家,结合实时水情、雨情和气象预报,进行紧急会商。专家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保境安民为先,有的认为需考虑区域协同责任。
江辰聆听着激烈辩论,目光紧紧盯着水文图纸。最终,他综合各方意见,做出了一个大胆而负责任的决策:在确保清源县内两座关键水库大坝绝对安全,并提前紧急转移水库下游少量可能受影响群众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废弃的、地势较低的旧河道作为非常规分洪区,进行有控制的分洪引流。同时,立即将这一决策方案上报市防指批准,并同步通报示范区。
“分洪是为了全局,但必须科学、可控,把损失降到最低!转移群众要万无一失!”江辰斩钉截铁地命令。
方案经市防指快速批准后,迅速执行。有控制的分洪,有效缓解了下游示范区的堤防压力,为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虽然清源县因此增加了一定淹没面积,但提前的群众转移确保了无一人伤亡。这一决策,体现了危急时刻的担当和区域协作精神,赢得了示范区方面的理解和感激,王建平再次打来电话,语气充满了感谢和敬佩。
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奋战,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各方支援下,雨势渐小,洪水逐步退去,主要道路基本抢通,受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救灾工作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灾情稳定后,江辰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立即主持召开灾后重建部署会。他强调:“大灾之后,防大疫、保民生、促恢复是重中之重。要迅速开展灾情核查评估,制定详实的重建规划。尤其要结合这次灾害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比如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应急体系等,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基础的重大项目,化危为机。”
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及其引发的区域协调难题,如同一段激烈的“变奏”,打乱了清源县原有的发展节奏,但也检验了县委县政府的应急能力、担当精神和区域协作意识。江辰在关键时刻的科学决策和大局观,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威信,也深化了与示范区的互信。
然而,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和巨大投入,也给清源县的财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原有的项目进度可能受到影响,发展的重心不得不进行短期调整。江辰站在满目疮痍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深知“变奏”之后,需要尽快恢复主旋律,但这段插曲,已然为清源县的发展篇章增添了沉重而深刻的一笔。他的仕途历练,也在这场应对突发危机的“变奏”中,增添了宝贵的经验与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