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产业项目申报的“得失”落定,区域协同合作的“方寸”得以把握,清源县的发展航船在经历了一番风浪颠簸后,似乎正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顺利奠基,县级技改计划的出台,以及与示范区冷链项目务实推进,都为清源县注入了新的动能。然而,正如江辰所预料,县域治理的复杂性在于,平静的水面下永远潜藏着暗流,既定的节奏时常会被不期而至的“变奏”打乱,考验着主政者的应变能力和战略定力。
这一次的“变奏”,来得突然而猛烈。
一场数十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了清源县及周边地区,尤其是位于县域北部、以山区为主的几个乡镇,降雨量突破了历史极值。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部分道路、桥梁被冲毁,农田被淹,通讯中断,数个村庄成为孤岛,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江辰在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紧急报告后,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亲任总指挥。全县党政机关取消休假,各级干部迅速到岗到位。
“同志们,现在不是开会的时候!”在简短的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江辰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抢险救灾!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务!”
他迅速做出部署:
一、生命通道必须打通!责成交通局、公路局、武警中队,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机械和人力,抢通通往受灾最严重乡镇的主干道和救援通道。
二、受困群众必须转移!由县人武部、消防救援大队、公安干警组成突击队,携带必要物资,徒步或利用冲锋舟等工具,深入孤岛村庄,转移安置受困群众。
三、安置保障必须到位!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联动,迅速启用学校、礼堂等公共场所作为临时安置点,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能医。
四、信息畅通必须保障!通信部门全力抢修基站,应急管理部门利用卫星电话等手段,确保指挥指令上传下达,灾情信息及时准确。
部署完毕,江辰穿上雨衣雨靴,带着几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冒着倾盆大雨,直奔灾情最前沿的青石镇。道路多处塌方,车辆无法通行,他们就徒步跋涉,蹚过齐膝的积水,查看灾情,现场指挥。
在青石镇临时设立的抢险前线指挥部,江辰目睹了触目惊心的场景:街道成河,低洼处的房屋浸泡在水中,镇卫生院一楼被淹,药品器械受损,通往虽然奋力抢险,但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人手、物资、设备都显得捉襟见肘。
江辰没有责备,而是与镇干部、救援队伍负责人一起,站在摊开的地图前,研判形势,调整方案。
“集中力量,先保生命线!大型机械不够,就从县里调,从邻县借!转移群众,老弱妇孺优先,党员干部要带头帮扶!安置点要分区管理,做好卫生防疫,绝不能发生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