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江书记。我马上安排。”李长根领命而去。
几天后,清源县的修改建议函送达示范区。示范区方面接到函件后,其分管副主任亲自给李长根打来电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快,认为清源县在细节上过于“斤斤计较”,可能会影响签约进度。
李长根按照江辰的指示,耐心做了解释,强调了合作的诚意和夯实细节的重要性。双方约定尽快再次磋商。
第二轮工作层面磋商在示范区举行。会议桌上,双方谈判代表围绕修改意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清源县方面准备充分,据理力争;示范区方面则坚守既定方案,寸步不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消息传到江辰这里,他沉思片刻,拨通了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建平的电话。
“王书记,您好,我是清源江辰。打扰您了。关于协议修改的事,李县长向我汇报了。首先,我代表清源县委县政府,再次感谢示范区对合作项目的大力支持!”江辰语气诚恳。
“江辰同志客气了,合作是双方的事。”王建平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王书记,我们提出这些修改建议,绝无他意,实在是出于对合作项目长远健康发展的考虑,希望把基础打得更牢一些。”江辰解释道,“比如收益分配,增加对溢出效应的考量,是为了更公平地体现双方的实际贡献,激发持续合作的积极性。知识产权界定清晰,是为了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纠纷,影响项目运营。这些都是为了‘护航’,而不是‘设卡’。我相信,一份权责清晰、公平合理的协议,才是我们双方真正想要的,也更能经得起考验。”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王建平的声音再次响起:“江辰同志,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合作要讲诚意,也要讲规则。这样吧,我让取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太感谢王书记的理解和支持了!”江辰适时表达了感谢。
最高层的沟通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接下来的磋商中,示范区的态度明显缓和,展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在收益分配上,同意设立一个“协同发展基金”,从项目年度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对清源县农产品供应链有显着提升作用的项目,间接体现了对溢出效应的补偿;在知识产权方面,进一步细化了“清源优品”现有资产的使用权限和新产生知识产权的分配规则;退出机制也做了更明确的约定。
核心障碍扫除,协议文本最终敲定。
签约仪式在示范区管委会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江辰和王建平分别率领双方班子成员出席。在双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李长根县长和示范区主任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盖章。现场掌声雷动,标志着清源县与示范区的协同发展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质性一步。
仪式结束后,江辰与王建平握手寒暄。王建平低声对江辰说:“江辰同志,谈判的时候寸土不让,落实的时候可要全力以赴啊。”
江辰微笑回应:“请王书记放心,清源县一定珍惜合作机遇,全力保障项目推进,争取早日建成见效,不辜负双方的期待。”
协议成功签署,是清源县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取得的一次重大战术胜利。但江辰心里清楚,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协议的落实,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以及如何真正让合作协议的红利惠及清源县广大的企业和农户,将是接下来更艰巨的考验。一场新的、更加复杂的战役,随着协议的墨迹未干,已经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