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首单的份量(2 / 2)

江辰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先梳理了各方意见:“感谢各位部门和区里的支持。看来在用地、能耗指标(工信局可协助对接市里进行优先配置)、环评标准上,原则性问题不大,关键是具体条件的落地。”

他话锋一转,看向赵广富:“赵董,各部门的支持是有前提的,就是方案必须过硬,承诺必须兑现。我建议,我们今日就形成一个《东亚纺织升级改造项目支持事宜备忘录》。”

他提出备忘录的核心内容:

“第一,明确支持条件。自然资源局明确用地出让的具体条件和价格;工信局明确设备补贴的申报流程和比例;生态环境局明确排放标准和监管要求。

第二,明确企业责任。东亚纺织需承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投资、确保各项技术环保指标达标、并保证升级后企业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有一定比例增长。

第三,建立联动机制。由江港区专班牵头,建立项目进度月报制度,筹备组和市级相关部门随时跟踪,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次支持,将作为示范区首个‘转型升级+精准扶持’的案例进行跟踪评估。其成功与否,对后续政策效力和更多企业参与至关重要。”

江辰的提议,将一次性的支持,变成了一个目标清晰、责任明确、过程可控的系统工程。这既给了企业实实在在的预期,也给了政府部门监管的依据,更将单个项目提升到了示范案例的高度。

赵广富略一思索,便重重点头:“没问题!我们愿意接受这些条件,也愿意成为示范区的样板企业!”

各部门代表也均表示同意,现场就备忘录的基本框架达成了共识。

会议结束后,赵广富握着江辰的手,感慨道:“江组长,说实话,之前我还心里打鼓,怕政策是镜中花水中月。今天这个会,让我看到了政府的诚意和效率!这下我心里踏实了,一定把项目干好!”

离开东亚纺织,江辰对随行的筹备组同事说:“记录下来,这是我们‘政策工具箱’的第一次实战应用。要详细记录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东亚纺织这个‘首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续政策的公信力。”

这只是一个开始。备忘录的落实需要持续跟进,东亚纺织的升级之路必然还会遇到各种具体困难。但这一步必须走稳、走实。因为这不只是关乎一家企业的去留,更是关乎示范区这套新规则能否在复杂的现实中扎根的生命力考验。

清源的天空下,一场由政策引领、企业主演、政府服务的转型升级实践,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