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消息,如同一声发令枪,标志着清源市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管理条例》和《支持江港的若干措施》以市委市政府联合文件的形式正式印发,清源日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一时间,“示范区”、“协同发展”、“江港升级”成为清源政商两界热议的话题。
文件印发次日,江辰便主动给江港区副区长钱大有和东亚纺织的董事长赵广富分别打了电话。
给钱大有的电话里,江辰语气沉稳:“钱区长,政策已经出台,现在是抓落实的时候。东亚纺织的升级项目,可以作为政策出台后,江港片区首个重点跟进的服务案例。请区里牵头,尽快组织企业、相关部门,对照政策条款,特别是关于转型升级项目用地、能耗指标倾斜以及技术改造成本分担的相关内容,形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初稿。我们筹备组会全程参与,协调市级层面。”
钱大有声音透着兴奋:“明白,江组长!我们马上落实,一定把这个首单打好!”
给赵广富的电话,江辰则更多是传递信心和设定预期:“赵董,支持江港的政策已经正式发布了。您关心的用地、能耗问题,在政策里都有明确导向。现在需要东亚纺织拿出更具体、更先进的升级方案,特别是环保和技术指标要过硬。请贵公司抓紧准备,近期我们和区里会一起上门,现场办公,争取尽快把政策支持落到实处,帮助企业在清源、在江港实现更好的发展。”
赵广富的回答少了之前的焦躁,多了几分审慎的期待:“感谢江组长惦记!我们一定把方案做扎实,等着您和区领导来指导!”
几天后,一场由江港区政府牵头、示范区筹备组(江辰带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东亚纺织升级改造项目现场协调会”,在东亚纺织的会议室里举行。这可以说是支持江港政策出台后的第一次多部门联合现场办公。
会议室内,气氛与上次江辰单独来访时截然不同。赵广富和他的团队准备了大批材料,详细介绍了升级方案:计划淘汰三分之一的旧纺纱设备,引进先进的涡流纺和智能化织布机,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方案显示,升级后,产品附加值预计提升3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废水排放量减少20%并实现高标准处理。
“各位领导,这是我们能拿出的最切实可行的升级方案了。”赵广富语气诚恳,“我们测算过,总投资约2.5亿元。我们企业自筹1.5亿,希望能获得政策支持解决部分资金,最关键的是,新生产线需要15亩新增工业用地,以及相应的能耗指标。”
与会各部门代表纷纷发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同志表示,原则上支持,15亩用地在江港区的指标范围内可以优先调剂解决,但要求企业明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标准。
市工信局的同志肯定了升级方向,表示可以按照《若干措施》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设备投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市生态环境局的同志则对污水处理方案盯得很紧,要求必须采用最先进的工艺,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并表示会加强过程监管。
钱大有代表江港区表态,将成立服务专班,全程代办各项手续,确保区级层面一路绿灯。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江辰身上,看他如何统筹、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