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教育的深化(2 / 2)

没有枯燥的说教,更多是结合现实的探讨。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贡献点制度?是为了制造不平等吗?”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安全冲突时,该如何抉择?”

“‘守望者法典’的意义何在?它是在限制我们的自由,还是在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我们‘终结末日’的目标,听起来很遥远,但它与我们每个人今天的努力,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些讨论,“集体生存,个体发展”、“劳动创造价值”、“知识改变命运”、“守护家园,守望相助”等核心理念,如同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成年学员的思想。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求生的个体,更是这个新兴集体的一份子,肩负着共同的责任与未来。

教育的深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市集上,开始有居民能看懂摊主用粉笔写下的简单价目表了;任务公告栏前,聚集的不再只是茫然张望的人,有人开始小声念出内容,与同伴讨论;工坊里,识字的工匠开始尝试阅读带回来的部分技术图纸的注释,虽然艰难,却打开了技术进步的另一扇窗;甚至在巡逻队中,队员之间也能更精准地传达指令和理解战术意图。

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在悄然增长。当人们通过学习,明白了制度背后的逻辑,理解了自身劳动的价值,看到了集体前进的方向,那种源自内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任何强制命令都无法赋予的。

陈默曾在一个夜晚,悄然站在夜校的窗外,看着里面那些在灯光下奋笔疾书或凝神倾听的面孔。他们中有的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成为科学家或强大的战士,但他们正在努力摆脱蒙昧,成为这个新社会合格、甚至优秀的基石。

他从一个眼神浑浊的老农学会写“家”字时那激动的泪光中,从一个护卫队员终于独立读懂一份简单战报后那兴奋的握拳中,看到了比武力征服、比资源积累更加宝贵的东西——文明的自我修复与升华的能力。

教育的深化,不是在培养少数精英,而是在提升整个文明土壤的肥力。

这些今天在夜校灯下学习的成年人,以及白天在学堂里奔跑的孩子,他们才是“终结末日”这场漫长战役中,最持久、也最可靠的力量源泉。

知识的火种,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并在更广阔的人群中,播撒开来。黑暗的时代,正因为这点点星火,而显现出被彻底照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