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医疗知识学习(1 / 2)

内部危机模拟暴露出的问题,如同一根细刺,提醒着堡垒的每一位成员,生存的考验无处不在,准备必须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在总结了应急响应中的不足并制定了改进措施后,陈默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医疗救护能力。在未来的冲突中,伤亡几乎无法避免,而堡垒不能永远只依赖苏婉一位医生。

这一次,牵头的不再是陈默,而是母亲李秀娟。

“默娃,我想组织一次系统的医疗知识学习。”李秀娟主动找到陈默,眼神坚定,“不光是我们自家人,前哨站和农场那边,也应该有更多人掌握基础的急救和护理。真到了紧要关头,多一个人懂,可能就能多救回一条命。”

陈默看着母亲,清晰地感受到了她身上那份愈发沉稳的力量。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好,妈,这件事由您全权负责。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调配。”

得到儿子的支持,李秀娟立刻行动起来。她首先与苏婉医生进行了深入沟通,结合末世最常见的伤情(外伤、感染、骨折、烧烫伤、以及可能的疫病)和堡垒现有的药品储备,共同制定了一份详实的《基础医疗救护培训大纲》。

培训地点设在堡垒宽敞的食堂兼会议室。参与人员除了陈家核心成员(陈默、陈建国、陈锋、陈浩、陈雪),还包括了前哨站和农场挑选出的十名头脑灵活、心理素质较好的骨干居民。老兵老周因其丰富的战场救护经验,也被邀请作为特约教官。

第一天,理论授课。

苏婉医生站在临时充当讲台的长桌前,面前摆放着各种药品、绷带和简易医疗器械。她没有使用深奥的医学术语,而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形和实物,讲解着人体主要结构、止血的基本原则、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骨折的固定与搬运要点、以及常见药品(抗生素、止痛药、消毒剂)的适用范围、剂量和禁忌。

李秀娟坐在第一排,听得格外认真,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听从安排的家属,而是作为组织者和未来的实践者,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

陈建国听得眉头紧锁,努力记忆着各种复杂的药品名称和剂量,这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并不轻松,但他没有一丝懈怠。陈锋则更关注战场急救部分,不时提出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比如“在敌人火力压制下如何快速止血?”“如何判断伤员是否值得冒险救援?”引得老周也加入了讨论,分享了许多残酷但实用的战场经验。

陈浩对技术相关的内容更感兴趣,他盯着苏婉展示的简易吸引器、胸腔穿刺针等器械,眼神发亮,小声跟旁边的陈雪嘀咕:“这东西结构不复杂,也许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些改进……”陈雪则更侧重于信息的归纳,她利用带来的平板电脑,快速地将苏婉讲解的重点整理成清晰的电子文档,并标注出关键点和易错点。

第二天,实操练习。

理论之后是更为关键的动手环节。苏婉和李秀娟搬来了几个用于练习的医学人体模型,以及大量消耗性的绷带、夹板、敷料。

“现在,两人一组,练习头部创伤包扎!”

“模拟前臂开放性骨折,进行清创、止血、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