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化的内部规则如同无形的骨架,支撑起堡垒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时,一种独特而规律的“日常”节奏,开始在这片绝对安全的孤岛内生根发芽。这与外界那永恒的死寂与混乱,形成了天堂与地狱般的极致对比。
清晨06:00。
并非阳光,而是模拟自然光渐亮的照明系统,柔和地唤醒了沉睡的堡垒。没有喧闹的市声,只有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陈建国和李秀娟通常最先起身,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同时检查厨房区域的灯光遮蔽和水电供应。食物的香气被高效抽走,确保不泄露分毫。
07:00,全员早餐,同时进行首次情报汇总。
在生活区的餐桌旁,一家人安静地用餐。陈雪会简要汇报过去十二小时外部监控和无线电监听的关键信息:“夜间无异常靠近,尸群活动频率与昨日持平。截获三段远方求救信号,信号源持续减弱……”这些来自外界的绝望信息,此刻成了他们安稳享用早餐的“背景音”,残酷而真实。
08:00,训练开始。
堡垒的通道和特定区域瞬间化身为训练场。陈锋的吼声低沉而有力,指导着陈浩进行弩箭快速射击与移动规避的结合训练;陈雪则在陈默的指导下,进行着基础体能和手枪射击练习,汗水顺着她的额角滑落,但她眼神专注;连陈建国和李秀娟,也会在固定时间进行陈锋为他们设计的、适合年龄的柔韧性与力量保持训练。训练严格遵循声音管制,只有器械摩擦声、压抑的呼吸声和偶尔的耳麦指令声。
上午时段,分工协作。
训练结束后,各自奔赴岗位。陈浩钻进他的技术室,维护无人机、检查能源核心数据、研究声波装置优化方案,偶尔会为某个技术难题兴奋地低呼一声,又立刻捂住嘴,警惕地看看四周。
陈雪牢牢钉在指挥中心,监控屏幕、分析数据、更新生存日志,如同堡垒永不疲倦的神经中枢。
陈建国开始每日的例行巡查,检查仓储物资的码放、确认各区域设备运行状态,内务管理得井井有条。
李秀娟则负责照料那片象征希望的生命绿洲——种植层和微型养殖层。在人工光照下,嫩绿的蔬菜苗茁壮成长,鹌鹑在笼子里发出轻微的咕咕声。她小心翼翼地收集着鸡蛋,打理着无土栽培的管道,这些工作让她感到平静与充实。
陈默则会进行个人强化训练,并统筹全局,处理各项事务的协调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