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出火星子时,陆远正用木勺搅着玄铁锅里的素汤。
青白色的蒸汽漫过他的眼镜片,模糊了对面墙上贴的“今日菜单”——那是用便利贴歪歪扭扭拼的“白菜豆腐保平安”。
“老板。”小桃突然把平板转过来,蓝光映得她眼下的青黑更明显,“海外华人社团的联名信,纽约学院教授的学术支持函,还有欧盟人权观察团的照会......全被国内平台拦截了。”她点开后台数据,滚动的红标像一串鞭炮在炸,“更绝的是外交部内部通报——说这是‘境外煽动文化渗透’,要清网。”
木勺“当啷”一声磕在锅沿。
陆远推了推滑下来的眼镜,水汽在镜片上凝成小水珠:“清网?
删帖不够,还要溯源封号?“
“这次动真格的。”小桃把平板倒扣在桌上,金属边缘压皱了半张没吃完的锅贴包装纸,“我黑进地方网信办系统看了,他们调了三支技术中队,专门盯’灶火‘’锅‘’传家‘这些关键词。
昨天李村老支书发的’陶土灶晒秋‘视频,刚过审三分钟就被标了’敏感‘。“
凌霜擦刀的手顿住。
她坐在门边的小马扎上,刀鞘上的冰凰纹在暮色里泛着冷光:“要封多少号?”
“按数据模型推算......”小桃扯了扯卫衣袖子,露出手腕上的银色手环——那是她自制的反追踪装置,“至少三十七个核心账号,包括七个立碑村的联络人。”
陆远突然弯腰从灶台底下摸出个铁盒。
盒盖掀开时,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七块油亮亮的锅巴,是前几天二壮从云岭小学带回来的,每个锅巴上都用红漆点了个“火”字。
他捏起一块,锅巴在指节间发出细碎的脆响:“他们要断线上的火,咱们就点线下的。”
凌霜的刀尖在地上划出半道弧:“线下聚集?官方早禁了。”
“不是聚集。”陆远把锅巴放回铁盒,转身从系统空间掏出个青瓷坛——坛口封着的红纸上,“响水稻米”四个小字在暮色里泛着淡金色光晕,“是......全球同煮一碗饭。”
小桃的眼睛突然亮了。
她抓起平板噼里啪啦敲了串代码,屏幕上立刻跳出七十九个标红的地名:“立碑村!
这些村子当年为保老灶台,每家都在村口立了块’灶神碑‘!“
“对。”陆远打开青瓷坛,米粒落进粗布口袋时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下着一场金色的雨,“下个月初八,让这七十九个村的老支书,还有他们联络的海外华人,每家每户同时开锅。
米里掺点响水米——这米煮熟了会有清香味,十里外都闻得到。“
凌霜的手指在刀鞘上敲出节奏。
她突然起身,军靴在水泥地上碾出半道印子:“我去安排。”
“安排什么?”陆远往第七个布袋里撒米,抬头时正看见她扯下挂在门后的黑风衣,“不是说好了要低调?”
“低调的是名目。”凌霜从风衣内袋摸出个银色U盘,往小桃桌上一丢,“家庭聚餐、祖孙传灶、战友叙旧......这些由头够不够?”她顿了顿,又补了句,“安全话术我拟好了,重点就一句——‘不是集会,是吃饭;不是抗议,是团圆’。”
小桃捡起U盘时笑出了声:“冰凰特工亲自写话术,这届老支书怕是要集体背课文。”
陆远把最后一个布袋扎紧,系口的红绳在他指节间绕了两圈:“让海外的也动起来。
纽约唐人街的王婶不是总说想喝她奶奶熬的红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