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以清谈闻名朝野的中书令大人,此刻一袭素色宽袍,广袖随风,只是那双看似散漫的眼睛,却若有似无地扫过端木珩与萧承翊各自所在的水榭。
端木珩面色无波,仰首饮尽杯中酒。琥珀色的酒液映着他眼底的锐光——他本不屑参与这等风雅集会,但中书令乃陛下身边近臣,王公亲自相邀,便不可随意推辞。更何况...他余光扫过对岸的萧承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
听闻端木将军近日整顿军务,雷厉风行。
对岸的萧承翊忽然举觞轻笑,锦袍上的银线云纹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仿佛在无声地挑衅。
上官徽垂眸,看着漆觞中晃动的酒液。水面倒映着岸边垂柳,也倒映着水榭中那个玄色身影——端木珩仍旧端坐如松,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唯有握着酒杯的指节微微泛白,泄露了一丝心绪。
世子谬赞。端木珩声音清冷,“不过是尽分内之责。”他目光扫过萧承翊身旁的席位——那里,郑三娘正以袖掩唇,纤纤玉指捏着琉璃盏浅啜,腕间玉镯在阳光下闪着刺目的光。
倒是世子喜事将近,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想必...一应事物皆已置办妥当。”
端木珩每个字都咬得极重,仿佛在提醒众人,这场联姻背后暗藏的玄机。
水榭间忽然安静下来。
对岸,萧承翊眼底阴翳一闪而过,却又很快被笑意掩盖,一字一顿道,“承蒙端木将军挂怀!自然一应俱全。”
曲水源头,王肃目光在萧承翊与端木珩之间意味深长地扫过。他轻咳一声,忽然击掌,打破了水榭间的沉寂。一个乐伎悄然踏入,奏起了乐曲,琵琶声声,如珠落玉盘。
上官徽抬眸望去,只见王肃广袖一展,素色袍角在风中翻飞如鹤翼:今日雅集,只论风月。
他将第一只漆觞轻放于溪中。觞中清酒映着天光,随碧波悠悠而下。老夫斗胆抛砖引玉。他含笑执起玉如意,轻敲青石的声响清越如磬,《兰亭集序》有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诸君以为,今日集会,可比明德九年否?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二十多年前明德九年的金谷园雅集,至今仍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盛事。彼时与会之人非富即贵——朝堂重臣、风流名士、才子佳人济济一堂。年仅二十岁的上官泰以一手飘逸的行书脱颖而出;武安王萧煜的胞妹萧翎与当朝太傅石砚之曲水对弈,那位名满天下的名士竟被萧翎的凌厉棋风屡屡逼入绝境,引得满座惊叹;而石砚之后来即兴弹奏的一曲《高山流水》,更是成为绝响。
漆觞顺流而下,水声潺潺,停驻在萧承翊案前。他执觞起身,锦袍上的银线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他面如冠玉。
“明德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