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38章 不在出身,而在本心!

第138章 不在出身,而在本心!(1 / 2)

然史载其奚国存世不足半载,便败亡于辽国旧臣、反复无常的郭药师之手。

反观与之齐名的耶律大石,以二百亲兵起家,开创万里疆域,二者相较,云泥立现!

故柴皓虽轻视萧干,却对耶律大石颇为敬重。

正因敬重这位人杰,柴皓决意亲征!

与耶律大石的恩怨,也该清算了!

君不见瀚海阑干百丈冰,黄沙蔽日暗边城...

大周西北,灵州疆界。

柴皓极目远眺无垠戈壁与巍峨雪山,吟诵着岑参《走马川行》,此情此景分外贴切。

自漠北平定,昭武拓边令颁行,中原百姓踊跃北上垦荒,漠北州县雏形渐成。

柴皓遂亲率十万燕然勒功的精锐铁骑,沿长城外侧草原行军至灵州,筹备西征。

经数月整备,李纲、李若水已调集充足粮秣军资抵达灵州。十万铁骑磨刀霍霍,蓄势待发。

今朝,便是大周雄师西征之时!

自灵州启程,铁骑将踏碎黄沙,收复西域三十六国汉家故土。

此行的终点,是位于西域西北方向的西辽国,由耶律大石创立。

届时,西域与西辽的疆域都将并入大周版图,成为新的边境。而柴皓此刻驻足的灵州边境,未来将成为大周腹地。

就在不久前,灵州这片土地尚属西夏腹地,而非中原王朝的边陲。

北宋初年,西北党项拓跋氏(汉姓李氏)起兵反宋,割据自立。

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屡次出兵征讨,却始终未能平定拓跋氏势力。

相反,党项拓跋氏日益壮大,最终占据西北五州——夏州、灵州、银州、定难州等地。

国名由此而来。

因夏州为都城,西夏立国时自号。

然而宋朝始终视其为附属,又因其偏居西北,故轻蔑地称其为,以维系宗主国的颜面。

如今,这一切皆成过往云烟。

无论是赵宋还是西夏,都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自灵州向东,昔日的西夏故土与宋朝疆域,尽数归于新兴的大周帝国!

而灵州,更将成为大周天子柴皓御驾西征的起点。

将士们,可曾准备妥当?

灵州城外高台上,柴皓手持苍龙曜日枪,枪锋直指西方,眼中豪情万丈!

十万大周铁骑列阵于前,令他傲然睥睨。

昔年梁山聚义的柴皓,为凑齐万骑尚且捉襟见肘;如今贵为天子的他,坐拥百万雄师,铁骑数十万。

一次西征,便能集结十万精骑!

大丈夫建功立业至此,夫复何求!

请陛下下令!

十万铁骑齐声怒吼,声震九霄,势如山崩!

这是铁血雄师对君王的铿锵回应。

出征!

叮铃——

悠远的驼铃穿透漫漫黄沙,为苍茫古道平添塞外风情。

这条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上,正行进着大周十万铁骑的辎重队伍。驼铃声声,正是负重的军需骆驼所发。

大周平定西夏后,缴获了西夏境内所有的牲畜。

柴皓亲率十万铁骑西征,声势浩大。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剿灭西辽的耶律大石,更是要收复自唐末以来脱离中原两百余年的西域,并向西域诸国展示大周的强盛。

即便在盛唐时期,西域也未曾出现过十万唐骑的规模。大周此次出征,足以彰显其远超盛唐的军事实力与国力。

十万铁骑远征西域,后勤补给极为关键。千里运粮,损耗巨大,而十万大军每日的消耗更是惊人。过去即便是强汉盛唐,也不敢轻易派遣如此规模的骑兵深入西域,以免后勤不继。

但大周国力雄厚,无需担忧粮草供应。柴皓并未耗费过多人力物力,仅派两万辅兵押运辎重。大周将士装备轻便坚固的布面甲,无需额外辅助。

此前灭金、西夏及漠北之战,大周缴获牛羊马匹无数。此次西征,随军牲畜超过百万头,足以支撑大军粮草需求,无需后方持续补给。

此外,大周在军粮处理上也有所改进。柴皓命户部将蔬菜制成轻便的果蔬干,只需加水、肉和调料烹煮,便能成为营养丰富的美餐,既节省运力,又保障将士饮食。

随军的牛羊既能沿途放牧,又能随时宰杀充作军粮。

辅兵两万人中,多半是精通牧养的牧民,以及照料战马的马夫和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