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33章 "奚奴萧干,可知罪否!

第133章 "奚奴萧干,可知罪否!(2 / 2)

此刻,杨再兴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心知即便自己勇冠三军,也难以凭一己之力杀尽萧干麾下的上万奚族精锐。

若他真摆出赶尽杀绝之势,那些奚人亲卫必会拼死抵抗,以求自保。

然而杨再兴的目标并非屠戮,而是生擒萧干,将其押至大周天子柴皓帐前,立下此战首功!

至于其余奚人,他并未打算尽数歼灭——大周正需苦力修筑工事,这些俘虏自有其用。

况且,纵使杨再兴骁勇无敌,也不可能独自歼灭万骑之众。

屠戮万头牲畜尚且耗时费力,何况是面对一万名会反抗、会闪避的活人?

因此,当他察觉外围奚族守军畏缩不前时,当即一声怒喝,逼得溃兵调转矛头,反冲萧干本阵。

一些奚族首领本就对萧干的偏袒心怀不满,此刻见联军大势已去,索性趁机倒戈,向大周表忠。

如此,即便日后沦为苦役,或许也能谋得稍轻的劳役。

一名奚族族长率先振臂高呼:随我杀!助杨将军擒拿萧干,向大周天子请罪!

杀!活捉奚奴萧干,立下大功!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杨再兴愕然发现——眼前的敌军竟纷纷让路,转眼成了他的开路先锋!

原本横亘于前的战阵,此刻竟为他裂开一条坦途。

这戏剧性的逆转,当真令人瞠目结舌。

自古以来,唯有众人追逐一人之景,亦常见多数胁迫少数屈从之事。

以寡击众之战例,史册亦不乏记载。

兵少而精,或施奇谋,终能破众敌于阵前,此类事迹屡见不鲜。

然独一人持戈冲阵,仅凭厮杀呐喊便令敌军惊惧哗变者,千古唯杨再兴一人耳。

虽此事背后有大周三十万雄师为恃,然杨再兴之骁勇,实乃关键所在。

此刻被八千奚族亲兵环护的萧干,面色已然惨白如纸,眼中尽是惊惶之色。

他万万不曾料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万骑亲卫,竟奈何不得区区一名周军将领。

反被其逼得部众倒戈,余者仓促应战,折损惨重。

更可惧者,那近两千降卒身后,尚有杨再兴这般杀神压阵。

降卒们忽如得神助,昔日为萧干效力时畏葸不前,今随杨再兴冲杀,竟勇不可当。

由此可见,战之胜负,首重气势。同一支兵马,在萧干麾下便知必败而怯战,归顺大周后却似脱胎换骨。

因其深知,唯有追随大周旌旗,方得生路。

杨再兴率不足两千奚族降兵,竟势如破竹,直捣萧干王旗所在。

眼见奚王近在咫尺,杨再兴振枪长啸:奚奴萧干,可知罪否!

奚奴萧干,可知罪否!

这声断喝传来时,萧干只觉心头剧颤,死亡阴影已然笼罩。

纵有八千精锐拱卫,他却觉这些亲兵难挡杨再兴率领的叛军锋芒。

护驾!全军迎敌!

萧干再顾不得颜面,惶然望向后方二十九万联军大阵。

萧干为试探大周皇帝柴皓的意图,仅率一万轻骑精锐列阵于前,将主力大军部署在后方数百步处。他原以为凭借这支奚族精兵,即便周军突袭也能护他退回主力军中。

不料周军仅派杨再兴一人出战,便将上万奚族精锐搅得阵脚大乱。此刻纵有万军环护,萧干仍觉如芒在背。他急令主力全军压上——这位奚王甚至不敢独自穿越数百步的距离撤回本阵。

那杆在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的长枪,已让萧干胆寒。若在撤回途中遭遇杨再兴追击,这位名义上的奚国皇帝必将沦为千古笑柄。思及此处,萧干只觉自己如同丧家之犬。

护驾!速迎陛下回营!

阵中响起急促的呼喊。虽然联军各部心怀异志,但萧干的心腹将领仍在竭力接应。统率数万奚族主力的正是国舅耶律阿达——这个辽国远支宗室在辽亡后因血脉疏远得以幸免,后投奔萧干,献上胞姐为妃,借此获封大将军之职。

耶律阿达深知,自己的荣华富贵皆系于萧干一身。此刻他正声嘶力竭地指挥部众:全军前进!务必接回陛下!铁骑扬起的烟尘遮蔽了半边天空。

马蹄声震天动地,奚国国舅耶律阿达率领五万奚族铁骑倾巢而出,直奔数百步外的萧干驰援而去。

这些精锐皆是萧干嫡系,岂能坐视主帅被周军小将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