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干强作镇定地呵斥,实则心头打鼓。方才杨再兴一枪挑落萧万夫的场景历历在目,那凌厉杀气隔着千军万马仍令人胆寒。纵有万骑护卫,这位奚王仍觉脊背发凉。
周军之强举世皆知,其麾下猛将更如云涌。柴皓武功盖世自不必说,高宠、岳飞、史文恭等大将皆万夫莫敌;林冲、武松等次一等的战将亦非奚人将领所能抗衡。而眼前这杨再兴,此前籍籍无名,初阵便斩落奚族第一勇将,其真实实力深不可测。
萧干越想越惧——连无名小卒尚且如此,那些威震天下的周军名将又当如何?更令他心惊的是,以柴皓用兵如神的作风,绝不可能让先锋将领孤身犯险。思及此处,奚王已萌生退意。
萧干深知,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绝非等闲之辈!
电光火石间,杨再兴的怒吼已震彻战场:我大周军中猛将如云,似我杨再兴这般武艺的,简直多如牛毛!
我不过是军中最年轻、最不成器的那个!
这番豪言让萧干瞳孔骤缩,握着缰绳的手掌渗出冷汗。一个能瞬间斩杀奚国第一勇士的少年将领,在大周军中竟只是寻常之辈?虽然心知此言必有夸大,但大周军猛将如云确是不争的事实。
就在萧干恍惚之际,杨再兴已如闪电般突入奚人亲卫阵中。那杆红缨长枪在他手中化作夺命蛟龙,径直洞穿首当其冲的奚将胸膛。更骇人的是,杨再兴竟运掌猛击枪尾,使长枪带着连续贯穿十余名奚兵,活生生串起一道血肉长廊。
刀光闪过,杨再兴策马冲阵,腰间横刀所向披靡。那些奋死抵抗的奚人将士,在他面前就像麦秆般纷纷倒下。悬殊的实力差距下,再悍勇的战士也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杨再兴手持长枪,如利刃般撕开奚人密集的军阵,杀出一条血路。他挥舞横刀,将缺口不断扩大,直冲那串被长枪贯穿的敌兵。
战马疾驰间,他猛然抓住枪上红缨,奋力一甩,十几个奚人将士应声坠落。铿然一声,横刀归鞘,他双手紧握染血的长枪,继续向前冲锋。
面对奚人精锐骑兵组成的铜墙铁壁,杨再兴毫无惧色。长枪在他手中化作旋风,刺击劈砍间所向披靡,竟有万夫不当之势。
惨叫声此起彼伏,奚人将士接连倒下。一名部族首领骇然失色:这南蛮小将怎会如此勇猛?短短时间就斩杀我族上百勇士,竟无人能阻其锋芒!
杨再兴的冲锋势不可挡,照此速度,数千奚人精锐恐怕难以抵挡半个时辰。更令那首领心惊的是,此刻被屠戮的正是他的族人子弟。
奚人部族众多,仅次于昔日契丹。在契丹与女真人衰落后,奚人崛起为草原新霸主。内部等级森严,以奚王萧干的王帐部族最为强大,拥有十万帐之众。
萧干从中精选八千勇士组成王帐亲军,此刻正护卫在他周围。另有二千精锐来自其他部族,负责外围防卫。
此刻,杨再兴冲锋的目标,正是那两千名来自奚人外围部族的精锐,而非萧干的嫡系部队。
由此可见,即便同属精锐,在萧干麾下也分三六九等。
他将非嫡系的奚人部队部署在外围,而最信任的八千本部精锐则留在身边护卫。
然而,这样的安排埋下了巨大隐患。
若战事顺利,这些外围部族即便遭受损失,也能通过胜利和战利品得到补偿。
但眼下局势如何?
大周军队压境,仅派出一名十几岁的小将,便让奚人数十万大军损兵折将,如临大敌。
而这小将单枪匹马,却展现出惊人的战力。
奚王萧干非但未亲自出马剿灭敌将,反而龟缩在嫡系部队的保护中,任由外围部族的勇士充当炮灰。
萧干对自己的族人尚且如此偏心,何况其他部族?
于是,从那位心疼部下伤亡的奚人族长开始,军心逐渐动摇。
“挡不住了!挡不住了!”
“奚王不公!他的嫡系躲在后面,却让我们送死,何必再为他卖命!”
终于,有人愤然怒吼。
随着这声呐喊,剩余不足两千的外围奚人精锐瞬间溃散……
“败了败了,周军小将太强,我们顶不住!”
“打什么打!他萧干自己怎么不上!”
“就因为我们不是他的嫡系,活该当替死鬼吗!”
“奚王保存实力,却拿我们当肉盾,简直!”
“萧干不仁,我们何必效忠!散了散了!”
“周将爷爷饶命!我们愿归顺大周,做牛做马!”
这些不足两千的奚人外围精锐,虽与萧干同族,命运却截然不同。
醒悟之后,他们率先溃逃。而杨再兴岂会错失良机?他长枪一振,趁势突入敌军破绽。
“想活命的,调头杀回去!”
杨再兴并非莽夫,尤其在岳飞麾下历练后,他既有盖世武勇,亦深谙谋略。
大周军威鼎盛,兵锋所向披靡,只需以雷霆之势出击,便能横扫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