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榆林丧钟(1 / 2)

咱们先让黄台吉带着他的外交使团慢慢朝着“鬼川”方向摸索,

也让辉腾军在额仁塔拉继续他们的筑城大业。

有些书友觉得剧情线索分散,甚至疑惑主角是谁。

若您追求的是单一主角贯穿到底的爽文模式,那本书可能不合您的口味。

本书的每一章,无论是漠北、辽东还是榆林,

都是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脉络,所有情节都将汇向主线。

若觉节奏不符,还请海涵。

现在,我们将镜头转向大明帝国的西北边陲,延绥镇总兵官,尤世威。

榆林城的总兵府,如今已是一片素白。

灵堂就设在校场旁的正厅,气氛压抑得如同塞外灰蒙蒙的天空。

棺椁中,收敛的是尤世功生前的一副旧甲胄和一袭战袍,这是一场无可奈何的衣冠葬。

尤世威一身粗麻孝服,跪在灵前,身形如铁铸般僵硬。

他亲自将酒洒在灵前的地面上,面朝东北方向,嘶哑着声音喊道:

“兄长官保!魂兮——归来!”

身后的亲兵家将们随之齐声呐喊,声震屋瓦,带着边军特有的粗粝与悲怆。

这是在为尸骨无存的大哥招魂,希望他的英灵能循着这呼唤,回归故土。

吊唁者络绎不绝,多是榆林镇及周边的武将、官吏,人人面色凝重。

尤世威只是沉默地还礼,并不多言。

他心中已下定论,这棺椁暂不入土,只停灵于总兵府内。

他对心腹家将交代:

“大兄血仇未报,骸骨未归,何以葬为?

且待他日,我手刃虏酋,迎回兄长遗骨,再行安葬!”

几乎在设灵的同时,尤世威已派出快马,携密信疾驰固原,告知三弟尤世禄噩耗。

信中言明,此事已是国耻,尤家兄弟身为统兵大将,

此刻更需谨慎,嘱其不可擅离防区,以免授人以柄,

待局势稍稳,再以公务之名前来榆林共祭。

同时,他以延绥总兵的身份,向北京兵部呈递了正式的文书,

详陈兄长尤世功力战殉国的经过,并言明自己因军务缠身,

只能在任所设灵遥祭,忠孝难两全。

对于关中的老家,尤世威做出了安排。

他不能亲自回去,便派遣了自己的长子,

带着一封言辞恳切乃至隐见泪痕的家书,以及大笔银两,星夜赶回。

信中,他向长嫂痛陈边镇主帅身不由己之痛,郑重承诺:

“嫂嫂今后便是世威亲母。

兄之子孙,即我子孙。家中一切,弟一力承担。”

并力主将嫂嫂与兄长遗孤接来榆林总兵府奉养,既保安全,也便于照应。

接下来的二十七日,是礼法上的丧期。

尤世威恪守“以日易月”的规制,除紧急军情外,不视常事,素服守在灵堂。

期满“从吉”后,他换上官服,但内里依旧穿着素色衣衫,臂缠黑纱,内心的哀悼远未结束。

丧期过后,一场规模更大的公祭在榆林举行。

陕甘宁地区的文武官员、尤氏故旧纷纷前来,总兵府前车马络绎。

尤世威与及时赶到的三弟尤世禄并肩立于灵前,代表尤氏将门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