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未冷,天光如刀。
昨日还被族人跪拜的水渠,此刻只剩下一地焦黑残骸。
陶管炸裂成片,木泵烧得只剩下半截炭骨,蛇皮密封处蜷缩如枯叶,毒藤树脂熔作一滩暗红黏液,像凝固的血。
雷火焚渠,不过一瞬。
泥母站在废墟前,浑身颤抖,眼中怒火几乎要喷出。
她猛地转身,指向墨七弦,声音嘶哑如裂帛:“你!是你引来的灾祸!什么汲水十诀?全是招灾的邪咒!滚出我们的土地,不然我亲手杀了你祭天!”
人群骚动,有人附和,有人迟疑。
那些曾捧碗敬水的人,此刻也低头避开墨七弦的目光,仿佛怕沾上不祥。
风卷灰烬,扑在她脸上,她却连睫毛都未颤一下。
她缓缓环视四周,目光掠过一张张惊惧、愤怒、茫然的脸,最后落在石牙身上——那少年紧紧抱着一块未被完全烧毁的骨板,指节发白,眼神却亮得吓人。
“若我死了,”墨七弦开口,声音不高,却压过了风声,“这水,还能不能来?”
死寂。
没人回答。
她等了三息,才听见一个稚嫩却坚定的声音撕开沉默:“能!我能修!”
石牙冲出人群,将手中炭绘骨板高高举起。
火光映照下,那上面线条虽粗拙,却清晰勾勒出曲柄连杆、传动轴与密封腔的结构,八齿齿轮的咬合角度竟与原图相差不到五度。
“我知道图!”他吼道,“我背了七遍!错了一次就记进失败簿!我能重造出来!”
众人哗然。
那是他们亲眼看着墨七弦写下的《汲水十诀》碎片,是她分给每个人的“一段记忆”。
如今,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竟凭脑中残存的逻辑链条,复原了八成系统结构。
墨七弦静静看着他,眼底终于泛起一丝波动——不是欣慰,而是某种更深层的认知正在成型:个体无法对抗天罚,但群体可以学会思考。
而思考,才是最锋利的工具。
就在此时,角落里传来窸窣声响。
河图翁,那个始终蜷缩在岩穴阴影中的流浪老人,不知何时已挪至废墟中央。
他枯瘦的手拾起一片碎陶,在焦土上缓缓画下——
一圈,一点,空格;两圈,两点,空格;接着是单点、双圈交错排列……
墨七弦瞳孔骤然一缩。
那不是文字,也不是图腾。
那是二进制编码的雏形。
更确切地说,那阵列的分布规律,竟与她早年为智能傀儡编写的底层通信协议高度相似——以最小信息单元构建可传递、可验证、可迭代的符号系统。
她的呼吸微滞。
这不是巧合。
这是这个世界,正以它自己的方式,回应她的思维惯性。
她忽然明白:所谓“初元之境”,并非单纯的试炼场,而是一个意识共振域。
她每创造一次,不仅消耗生命,也在向这片荒芜投射认知模型。
而当有人真正理解并复现这种逻辑时,世界本身就会开始模仿、演化、反馈。
知识,正在成为新的法则。
她不再多言,转身走向工坊洞口,从灰烬中扒出一块完整的兽骨板,用炭条写下第一行新令:
【任务拆解】
1.石牙——主笔绘图,负责结构还原与误差修正;
2.风语儿——校验声波测距精度,定位地下暗流变化;
3.火疤——执行材料耐久试验,测试树脂抗温极限;
4.河图翁——以符号阵列记录每日进度,建立可追溯日志系统。
写完,她抬头,目光扫过所有人:“从今日起,我们不再靠一个人想,而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想。”
有人皱眉:“可我们不懂这些……”
“所以要记。”她打断,取出另一块骨板,贴于洞口石壁,上书三个大字——失败登记簿。
“每错一次,记一笔。谁犯的错,怎么错的,为何错,全写上去。”她语气平静,“因为犯错的人越多,后来者就越少走弯路。”
孩童不解:“那不是把丑事挂出来吗?”
墨七弦冷笑:“你以为神明会告诉你它失败过几次?可我们不是神。我们只是人。而人唯一的超能力,就是能把错误变成阶梯。”
起初仍有质疑,但当火疤第三次试验毒藤树脂时,发现前人已在簿上标注“高温易脆”,从而改用双层夹心结构避免爆裂;当风语儿测震失误,翻阅旧录竟找到石牙三个月前类似偏差的修正方案——人们终于意识到,那块写着耻辱的骨板,竟是通往生存的钥匙。
第七日,她推行“轮值匠首”制。
首任人选是个哑巴少年,平日沉默如石。
可当他用手势比划杠杆力臂比例,用脚在地上踩出节奏模拟指令传递速度时,组装效率竟提升三成。
墨七弦当场讲解:“信息传递必有损耗。就像鼓声传十里,最后一响只剩余震。所以我们必须简化语言,固化动作,让每一个信号都能准确抵达。”
她的话无人全懂,但结果看得见。